《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幾,用,魚”3個字。認識兩個偏旁“蟲,目” 。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兒歌。背誦兒歌。
3.理解兒歌內容,知道小雞、小鴨、小狗、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理解兒歌內容,弄清楚每種動物腳趾的不同特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想象兒歌中所描繪的景象。
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片,小動物及其腳印的卡片,雪花生字卡片等。
第 一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冬天已經到了,小朋友最喜歡下雪了。能說說雪天你會玩些什么嗎?(堆雪人、打雪仗。下雪后,地面上蓋了一層厚厚的白雪,走在上面會留下一串的腳印。)
2、老師請來的一群小畫家也來到了雪地里。(出示課題)
指名讀。提示:①你把這個“的”讀得又輕、又短,真好聽。誰也想讀?
②老師覺得你把“小畫家”讀得很清楚,你一定知道什么樣的人叫做畫家吧?(畫畫本領很大的人。)
3、小朋友一起來讀課題。
二、自由朗讀兒歌,學習生字。
雪地里的小畫家說的是誰呢?它們畫的畫是什么樣呢?這是首有趣的兒歌。我們來讀一讀兒歌。
1、讀兒歌要求:把兒歌讀正確,讀通順,遇到生字圈出來多讀幾遍。你還可以劃劃小畫家名字。
有的小朋友讀了好幾遍了。讓我來看看你們的收獲大不大。
2、誰來認認這些生字朋友?“成、洞、用”
在讀這幾個字時,你有什么發現嗎?(后鼻音)誰也會讀?
我們來開一列小火車吧。齊讀。
3、指導寫法。這個“用”字你認為可以怎么記?(一個扁扁胖胖的月,中間加一豎)看老師來寫一寫。小朋友在田字格里找到這個“用”字,也來寫一寫。(提醒書寫姿式)
4、讀了兒歌,現在你知道老師請來的小畫家是誰了吧!
①雪地里來了誰?圖:小雞、小狗、小鴨、小馬。要求把話說完整。
②老師把它們的名字寫在旁邊,請你親親熱熱地喊喊他們的名字吧!(板書)
③那你能用一句話把這些小畫家都說出來嗎
雪地里來了小雞、小狗、小鴨、小馬。
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有小雞、小狗、小鴨、小馬。
三、細讀課文,指導朗讀
1、學習第1句。
是啊,下雪后,引來了這么多的小動物。小朋友看見了雪花飄飄,你會怎么說?
學生:①好大的雪啊。②快來看,下雪啦。③下雪啦,下雪啦……
A、老師看出你很興奮。你很喜歡下雪,下雪啦,多有趣,多快樂啊!這就是兒歌里的第一句話。(出示:下雪啦,下雪啦!)
B、老師也很喜歡下雪,想來讀讀這個句子。
C、誰想跟老師來比一比?①誰能讓雪下得再大點。②誰能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所有的朋友。
D、讓我們把快樂傳到四面八方,讓所有的人來分享!一起讀!
2、學習第3句。
(1)“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我們去看看這群小畫家畫的都是什么呀?
竹葉:你說說竹葉是什么樣的?綠綠的,頭上尖尖的。你把這個詞兒讀得真好聽,這張卡片請你來保管。
梅花:你見梅花嗎?是什么樣兒的?五瓣,清香,很漂亮。你能讀好這個詞嗎?請學生保管卡片。
楓葉:老師把楓葉帶來了。誰來說說它的樣子?像手掌,有幾個尖尖的角。請學生保管卡片。
月牙,小畫家還畫了什么?(月牙)平常月亮有圓有彎,月牙呀就是彎彎的月亮。小火車開起來,讀讀這個詞兒吧。你讀得月牙最美,這張卡片由你來保管。
(2)現在,我們知道了這群不家在雪地里畫了不同的畫。請拿到畫的小朋友把畫送還給小畫家。學生把圖貼在對應的動物旁。為什么這樣擺?
(相機看動物的腳印,可貼在黑板上)
小雞的爪子尖尖的,它在雪地里一踩,就留下了像竹葉一樣的腳印。
那你呢?……
(3)現在,我們不看課文,看看黑板上的圖畫,誰能連起來說說小畫家畫了什么?指名說。
齊讀,小動物們在雪地里跑啊跳啊,身后留下了一串串腳印,畫出了美麗的圖畫,心里多開心啊!我們一齊讀:“小雞畫……”
3、第 4句:
(1)這群小畫家畫了這么美的圖,連顏料和筆都沒有用。“沒有用”這個意思兒歌中哪個詞告訴我們了?“不用”。
(2)誰把第4句話來讀讀?“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
a、他們不用顏料不用筆就能畫畫,真了不起。誰再來夸夸他們,讀好這句話。
b、幾步就成了一幅畫,多了不起啊!誰也想讀?
c、小朋友一起來夸夸他們,讀。
4、學習5、6句
過渡:雪地里真熱鬧,可是他們還有個好朋友卻沒參加,是誰呢?看圖。
(1)板書:青蛙 冬眠 青蛙為什么沒參加?
(2)冬眠:有些動物冬天怕冷,就臥到洞里不吃不動,整整一個冬天。第二年春天才出來活動,這就是冬眠。
(3)小朋友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明年還要捉害蟲呢!所以我們小聲點,別吵醒它,誰想讀一讀這句話(第6句)?
指名讀。你真是它的好朋友,聲音這么輕,如果能加上動作就更好了。誰還想試試?師引讀。
(4)下面我們男女小朋友來比賽,男小朋友來問,女小朋友答。
問的時候語氣如果再強些,答的時候聲音再輕些,那會怎樣?女問男答。
(5)齊問齊答。
四、總結,指導背誦
1、這首兒歌多有意思呀,讓我們連起來讀一讀。
2、咱們把它記在心里,送給你喜歡的人,好嗎?你還可以站起來背,加上動作背,準備好了嗎?齊背。
3、誰已經記下來了,表演背誦。
五、摘字游戲。
小朋友背誦的兒歌真好聽!那么,兒歌里的生字朋友,你都認識了嗎?(出示雪花生字卡片)
1、 自由練讀11個生字。不會讀的可向小朋友請教。
2、 游戲:摘雪花。
《雪地里的小畫家》教學反思
在這節課的設計時,我也想到了要努力創設情境,讓學生反復朗讀兒歌,不去理性地講解內容,不支離破碎肢解課文地去弄清詞句意思。但在實際操作時,由于課前準備的不足和教學調控的不足,一堂課下來,給人的感覺還是過于理性,把課上得太復雜,有點枯燥,沒有讓一年級的孩子放飛想像,束得緊了些。
低段的孩子由于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有限。考慮到這點,我制作了各種動物卡片和圖片,用直觀的事物去喚起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樂趣。復習鞏固生字時,利用雪花生字卡,調動了認字的積極性。但是遺憾的是,認生字卻忽略了一個環節,沒有讓全體學生認讀那11個生字,而是直接開始了“揭雪花”的游戲。雖然孩子們的興趣很高,但是很多人卻沒有復習過那些生字,失去了游戲認字的意義。
識字是低段語文教學最艱難的任務。一年級的識字量就已經很大了,那么多的字怎么來記呢?我覺得這句話很正確,“要創造反復出現字的機會”。生字的學習,不是在一節課中能完成的,而要在今后學習中生活中,經常復現,不斷感知,得到強化。識字的方法很有多,得讓孩子有興趣,否則這么多的生字記憶就成了非常枯燥的任務,效果一定不理想。我很早就意識到這點,也在探索一些方法,課堂里經常利用游戲調動興趣,還結合手工和美術制作識字作品,并進行評比。比如《靜夜思》教學后,布置了一個帖字的作業,把詩中的字一個個寫在小小的卡紙上(可請父母幫助),然后認一認,貼成一首古詩;《平平搭積木》一課,就可以把課后的十幾個生字都寫在各種形狀的紙板上,然后也搭一座小房子……網上也有很多識字的好方法,打算慢慢吸收,推廣到自己的課堂里去,減輕孩子們識字的壓力。
而這節課留給我最大的思考是:怎樣在語文課中讓孩子有滋有味地、一遍一遍地讀書?
指導朗讀時,雖然學生有一定生活經驗,都說下雪了心里很開心。但在朗讀時卻很少有孩子表現出了那種喜悅,似乎有點束縛。主要原因是,我沒有創設好課文里雪花飄飄、小動物很開心的情境。教案前一天改了很多,對一個個環節怎么過去想得太多,已至于沒有非常投入和孩子們一起進入課堂,教學語言都用了預先想好的,感覺有點生硬。課的板塊太清楚了,失去了語文課的糅合,整體感。如讓孩子感受下雪很開心,指導朗讀課文里“下雪啦,下雪啦!”這句話時,孩子們一下子冷場了,說不上話來時,我完全可以讓孩子來表演,讓他們想像,下雪時,會怎么對家人說呢?還可以喊一喊。他們可能就會感到很親切,很有趣!自然會放開手腳。那么,這句話的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一定要讓孩子有滋有味地一遍遍地讀書!這句話,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時刻提醒自己,保護好學生朗讀的興趣。這也會是我今后努力調整教學方式的一個改變。要思考的東西還有很多,但愿能點滴進步。最末,還要感謝幾位聽課領導和同事那些真誠中肯的看法和提醒,希望能在你們的幫助下,我能更好地服務課堂,給學生帶來新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