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比一次有進步》說課稿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來自梅家營小學,我的說課內容是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15課《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流程及教學評價這六個方面來完成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第15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中,燕子媽媽讓小燕子接連三次去菜園里觀察冬瓜和茄子的區別,故事的字里行間滲透出“只有認真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這一道理,這也是我們要告訴學生并激發學生們學習的一個道理。此外,本課需要學生認識13個生字,會寫“回、片、皮”。經過多半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經驗和準備,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及新課程標準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生閱讀課文,了解冬瓜和茄子的不同。
通過學字環節,正確認讀書寫生字。
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自主探究識字,在競爭中學會生字。
小組合作分角色閱讀,體悟角色感情;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使學生懂得做任何事情都應當認真的道理。
三、說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學生識字寫字是重點
分角色閱讀要求學生投入感情是教學難點。
四、說教學方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要求,以自主探索為主線,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一年級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我采用故事導入新課,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習生字的環節,采用小組競爭游戲調動學生識字興趣;讓學生通過觀察、書寫、臨寫,感知生字的寫法,最終掌握生字。在閱讀課文的環節,我采用教師范讀,學生聽讀、自讀、分角色朗讀,讓學生在聽準字音,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學會分角色朗讀。
在以上環節中,教師是組織者,起引導的作用,學生才是主角,是學習的主體。整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在主動積極參與的過程中掌握新知。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各方面的特點,我想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交流方法,識記生字;品讀課文,讀中明理;走進角色,升華感情;總結回顧,加深記憶”六個環節來完成我的教學。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導入環節,我采用故事導入:同學們,老師家的屋檐下住著一窩燕子,剛才老師聽到燕子媽媽說它要考驗一下小燕子的觀察能力,老師就想帶同學們一起去看看燕子媽媽是怎樣考驗小燕子的,小燕子又能不能得到媽媽的贊賞呢?現在我們就去找燕子媽媽和小燕子吧。
整個環節設計的目的在于引發學生強烈的興奮感和親切感,營造積極活躍向上的學習氛圍,為學習新知創設良好的情境,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本環節分為兩個部分
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聽準字音并自讀課文。這一部分讓學生初步感知文章內容,對易錯、難讀字能夠正確認讀,初步感知長句子的讀法;
畫出課文中的生字,小組內查讀,小組間搶讀。幫助學生有效記住生字。
3、交流方法,識記生字
本環節采用帶拼音讀、去拼音讀、快速搶讀形式認讀生字,使學生能夠正確認讀生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圖片打出“回、片、皮”書寫要點,教師指導書寫。
4、品讀課文,讀中明理:
請同學們分段細讀,思考:
? 小燕子去菜園看了幾次?
? 小燕子每次都發現了什么?
? 燕子媽媽夸小燕子了嗎?怎么夸的?
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細讀,幫助學生了解故事重點。引導學生通過燕子
媽媽與小燕子的三組對話找出答案。
? 想一想1:燕子媽媽為什么夸它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因為小燕子一次比一次觀察得仔細,發現了冬瓜和茄子多方面
的特點。)
? 想一想2:從小燕子的觀察過程中你學到了什么道理?
(只有認真仔細觀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點。)
進一步深入探討,在提高閱讀能力的同時體會小燕子的快樂。而燕子媽媽的三次不同的態度,則讓學生從小燕子的事中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的道理。
5、走進角色,升華感情:
通功分角色朗讀,讓學生讀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進而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使學生在讀中感悟,達到感情的升華。
6、總結回顧:
齊聲讀生字;
茄子和冬瓜有什么不一樣?
7作業:1.作業本正確書寫生字:回、片、皮;
2.請同學們觀察兩種蔬菜,從形狀、大小、顏色、味道等方面說說它們
的不同。
六、說教學評價
1、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參與課堂活動,發揮其課堂的主體作用,學生的主動探索與學習也使得學生能夠有效掌握所學知識。
2、導入環節的故事、學字環節的搶讀游戲、閱讀環節的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都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快樂而有成就感的學習中端正學習態度。
3、本課的學習主要集中在識字、閱讀兩大方面,識字是學習的基礎,閱讀是能力的培養,必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因此我采用競爭游戲、小組合作分角色閱讀促使學生主動進入學習環節。
◆板書設計:
一次比一次有進步
大 小
綠 紫
皮上有細毛 柄上有小刺
本課板書比較簡潔,配有簡筆畫,讓學生在興趣學習中獲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