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本課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第一冊第五單元十一課《我多想去看看》。詩歌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通過“我”和媽媽的對話,講自己非常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語言樸實、感情真摯,抒發了少年兒童向往北京的強烈思想感情,通過本課的教學激發學生對北京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二、說學生
學生對首都北京有一種天然的向往之情,教學中要點燃這種激情,利用這種激情,引導學生想象首都北京,在朗誦中感受北京。由于大部分學生沒有去過北京,可以在適當的時機利用多媒體讓學生感受升旗儀式的壯觀,為情感的激發創造條件。
三、說學習目標
新課標》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要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作用。本課教學重在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從而讓熱愛國旗,熱愛北京首都的情感教育,以求達到“以境喚情,以文悟情,情文相生”的境界。 因此,我將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
1、我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我能了解課文內容,產生對首都北京的熱愛之情。
學習重點:練習朗讀課文
學習難點:讀好詩中的長句子,體會文中情感。
四、說教法和學法
在學習的課堂里,常常會發生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這些通常是學生自己充滿個性、充滿智慧的天真想法。所以,在課堂上,應充分讓學生自主地、積極地、快樂地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語文課堂應該是學生自己的天地,語文閱讀教學是學生自己充滿個性化的活動;要讓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設置同桌合作、集體合作等環節讓學生合作學習,使他們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感受到祖國的偉大,培養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為了促進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新精神,教學活動中,還將欣賞音樂、視頻、讀書主線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我為你們帶來了一首動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聽完了之后,你能告訴我它的名字是什么嗎?(播放音樂《我愛北京天安門》)
2、學生回答你們學得真好
有一個大山里的孩子也特別想到北京天安門去看一看,一位叔叔用了一首詩寫出了他的心愿,今天,我們再來學習第11課,請大家一起讀一讀課題。(生齊讀《我多想去看看》) (設計思路: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對為什么要升旗,北京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都是那么的陌生。因此,如果沒有感性的認識,是很難激起他們的情感。這里,通過結合音樂《我愛北京天安門》,讓他們感受這種氣氛,用談話的方式,了解他們對北京有一定的了解,并為學習下文做好鋪墊。)
3、開火車復習生字
(出示生字卡片)小朋友,你們還記得這些朋友的名字嗎?他們叫什么?嗚……小火車開啦!(點到的小組開火車讀生字)
小朋友,你們把這些朋友的名字牢牢地記住了,真了不起!
4、復習詞語
告訴、彎彎、走路、天安門 、廣場、北京城、升旗儀式、、多想、升旗
5、小結:剛才有很多小朋友都得到了掌聲,沒有得到掌聲的別著急,等一會兒還有更大的收獲呢!
(設計思路:通過開火車讀和個別讀、齊讀等方式來復習本課的生字,掃除閱讀障礙,為下一步的朗讀做好鋪墊。)
(二)自學嘗試
1、聽課文錄音,自由練習讀課文。
同學們的生字掌握的可真不錯,相信你的課文也一定讀的很不錯吧,現在就讓我們先聽一聽課文錄音,再自由朗讀課文。
2、分別畫出媽媽說的話和我說的話。
3、展示所找出的內容,同桌互相檢查,并自己改正。
4、女生讀媽媽說的話,男生讀我說的話。
(設計思路:先聽課文錄音,后讓學生朗讀,是為了讓學生可以有模仿的對象,在自由朗讀時可以讀的更好,而且布置了具體的學習任務,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并能在學習中培養自主學習的精神。)
(三)合作探究
1、出示媽媽說的話,理解“彎彎”、“遙遠”、“壯觀”。
2、朗讀練習,讀出“彎彎”、“遙遠”、“壯觀”的感覺。
(1)理解“彎彎”,說明他是一位山里的孩子,從來沒有到過北京,所以他才會說“我多想去看看”。誰能有感情地讀讀山里孩子的話?及時板書:我多想
(2)理解“遙遠”,老師有一個問題,這兒的“遙遠”是什么意思?我不懂,誰來幫幫我? 及時板書:大山
(3)用鄭州到北京的距離來說明北京的遙遠,更別說是大山到北京的距離,誰能來讀一讀這一句?
(4)理解“壯觀” ,孩子們,現在我們來到了遙遠的天安門廣場上,壯觀的升旗儀式就開始了,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及時板書:北京城 升旗儀式
(5)當五星紅旗跟太陽一同升起的時候,過路的工人、農民、學生都停了下來,向我們的國旗致敬,這時的場面非常壯觀呀!讓我們讀好這個句子吧!(自由讀、指名讀)
(6)齊讀這一句話。
(7)這位山里的孩子家離北京那么遙遠,他從來也沒有去過北京城,北京城里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又是如此地壯觀,怪不得這位山里的孩子這么想去北京親眼看看升旗儀式呀,讓我們把這種迫切的愿望用朗讀表達出來。(指導讀好第3句話)
3、出示我說的話,理解“多想”
這里為什么說了兩遍“我多想去看看”呢?(說明這位小朋友非常想去。)
4、朗讀練習,讀出“多想”的感覺。
那么你能把這句話讀好嗎?請你讀一讀: 這位小朋友讀得真精彩,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了他想去看看的迫切之情。讓我們學著他的樣再來讀讀這一句話。
5、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6、按課文內容填空,并讀一讀。
(設計思路:根據一年級的學習目標、學生年齡和思維特點,教學中要以讀為主。讓學生在自讀自悟中,在邊讀邊思中,動口、動腦、動手去學習朗讀,去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我在教學的過程中始終安排了一個環節:看誰能把山里孩子的心愿讀出來,一次又一次的誦讀,在孩子們的情感和課文情感多次發生共鳴之后,孩子們已經完全置身于情感世界,充滿了對北京的向往。)
( 四)達標檢測
照樣子,寫一寫
1、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我們愛北京。
2、 是我國的國旗,我們愛 。
3、 是我的 ,我愛 。
(設計思路:通過照樣子寫一寫,不僅可以讓學生仿寫句子,同時也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五星紅旗是我國的國旗。)
(五)指導寫字。
1、觀察字形,特別注意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教師范寫。
3、學生描一描,寫一寫。
4、評價,學生先評,老師后評。
(設計思路:根據一年級孩子得認知特點,我將寫字部分設計成先觀察、再看示范、再描紅、再仿寫,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按要求把字寫的更規范更美觀。)
(六)布置作業,小結。
1、回家把本課的兒歌朗誦給爸爸,媽媽聽。
(設計思路:其實也是讓孩子學會展示自我,也把自己的情感傳染給家人。)
2、小結課文內容,在這里及時板書:走 到 看
六、說板書
我多想去看看
走 到 看
我多想 ------大山-------北京城-------升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