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教材
《雨點兒》一文是繼《陽光》后的又一篇較長的散文形式的課文,是一篇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有了雨水的滋潤,才有草長花開的美麗景象。文本第一次出現了對話,語言生動優美、富有童趣,內容雖淺顯易懂,但內蘊豐富:雨點兒要去幫助花草體現了互助的精神,透視著萬事萬物離不開雨水滋潤的道理。由于童話淺顯易懂、生動形象,從兒童的情感世界出發,所以學生特別喜歡。
二、說學情
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識字能力,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識字方法。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讓學生自主識字,繼續提高識字能力。通過前面漢語拼音部分的學習,學生以能正確的拼讀音節,借助漢拼音,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三、學習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在識字過程中積累識字方法。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感受閱讀的樂趣。
3、有興趣地寫“方、半、巴”3個生字,進一步寫好漢字的基本筆畫。
4、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雨水與植物生長有著密切的關系。感受雨點兒的可愛,感悟雨點兒給人類、給世界帶來了美麗。
四、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和練習朗讀是教學的重點
通過讀課文使學生知道雨水和植物生長的關系是教學的難點。
五、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范讀課文,學生思考:云媽媽的孩子是誰?
2.學生回答,板書課題。指導讀準“點”和兒化音
(二)識字
1出示加拼音生字。指名讀。
2.同桌互認互查。
3.集體交流識字方法。
4.讀詞語。
5.讀句子
(三)讀課文
1、標出自然段。
2、說明讀課文的要求
3、分段讀課文。糾正讀錯的字詞。
(四)指導寫“方、半、巴”三個字。
1、觀察“方”、“半”、“巴”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范寫。學生跟寫。
3、學生書空。
4、學生練習,教師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更多相關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