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草船借箭》說課稿

發布時間:2017-04-15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一、說教材:

  《草船借箭》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曹操、劉備、孫權各據一方。當時曹操剛剛打敗劉備,又派兵進攻孫權,于是劉備和孫權聯合起來抵抗曹操。劉備派諸葛亮道孫權那里幫助作戰,著名的赤壁之戰就是在孫、劉聯合抗曹的時候發生的,而“草船借箭”就是“赤壁之戰”中的一個小故事。《草船借箭》這篇課文講述了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十天內選出十萬支箭,以此來陷害他。諸葛亮為顧全大局,與周瑜斗智,用妙計向曹操“借”箭,挫敗了周瑜暗算,說明諸葛亮有膽有識、謀劃周密、才智過人。課文結構嚴謹,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

  《草船借箭》所在單元的教材是以“中國古典名著”為主題的。中國古典名著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滋養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閱讀名著對于增益智慧,提升素養,特別是語文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編寫本組教材的意圖不但要讓學生在閱讀和語文實踐活動中掌握我國語言文字和表達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傳承民族文化。

  二、說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統率。有效課堂教學,首先應該制定一個準確地,跟課程目標相一致的教學目標。依據《新課標》對高段語文閱讀教學及本單元學習要求,根據自己對文本的解讀,我將本課的三類目標制定如下:

  a類目標:

  1、會讀課后10個二類生字,會寫課后14個生字,能結合課文理解“軍令狀、神機妙算”等詞語。

  2、理清文章敘述順序,能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經過、結果。

  b類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能通過分析事件中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感受四個人物的文學形象。

  2、能結合課文理解,進入角色朗讀課文,讀出說話人的不同語氣。

  c類目標:

  1、感受中國古典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三國演義》的興趣。

  2、知道文學人物區別與歷史人物。

  三、說預習:

  預習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的必不可少的環節,結合本課制定的三類教學目標,我是布置了這樣的預習作業:

  1、會讀課后10個二類生字,會寫課后14個生字,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并試著用不同方法理解。

  2、標畫課文自然段,知道故事的起因是,經過是,結果是。

  3、查資料,了解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關系。

  4、圈畫文中人物的名字,分別用一個詞概括他給你留的印象。

  四、說教學重難點:

  立足教材特點和小學生認知的實際,結合《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的要培養學生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故事情節的曲折生動,所以“通過對故事情節的了解,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從而體驗閱讀名著的樂趣。”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本課教學的難點是“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了解人物的特點”。

  四、學情分析:

  盡管在選編課文的時候已經對故事進行了處理,但是,對五年級的孩子來說,清清楚楚地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比較容易,但是要真正透過文字來看清人物的性格特點,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如果不幫助孩子通過此關,孩子的閱讀興趣就會等于零,這就無法達到教材的編寫意圖,弘揚民族文化就更是一句空話了。

  五、說教法:

  語文教學也要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本課的教學方法為:

  1、采用啟發式教學。即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在讀中思考、領會、劃詞劃句,讓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弄懂弄通課文的內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

  3、采用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演示起著直觀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難點。此外,運用講讀法、板書法等,多法并舉,目的在于讓閱讀教學變的清晰起來。

  六、說學法: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本堂課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在精心設計問題的基礎上讀書、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讀而思,思而疑,主動參與到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學能力。

  課文寫了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為之嘆服,稱諸葛亮“神機妙算”。教學時,就引導學生圍繞“神機妙算”這個詞展開教學。讓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的語文綜合素質。

  七、說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第一板塊:激趣導課

  眾所周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開端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教學的第一板塊,我就設置的一個懸念:“你知道‘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是什么意思嗎?你知道為什么這么說嗎?其實只要你用心學習課文了,你就會明白這句話的意思了。”能不能回答出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我準備分三步完成。

  1、在讀書活動中,你都讀過哪些書?

  2、讀書是有講究的。然后出示“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問學生,知道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么說?

  3、順理成章引出要學的課文——19、草船借箭。

  第二板塊:檢查預習

  有效教學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環節,就是學生的預習,設置這個環節,一方面是為了完成一些基礎目標,另一方面也是督促學生養成一個扎扎實實預習的好習慣。

  1、知道故事中的四個人物。

  (1)說出故事中有幾個人,都是誰?

  (2)準確寫出四個人物的名字。

  一方面檢測了學生對課文的熟悉程度,另一方面,四個名字中有兩個生字,順便也進行了檢查,更重要的是為本課的教學核心—分析四個人物的形象做了一個準備。

  2、通過看拼音寫漢字的方法,檢測生字掌握情況。

  (1)大屏幕出示課文梗概,凡是生字,一律用拼音表示。

  (2)抽一個學生把屏幕上的文字讀一遍,告訴學生,要把拼音換成漢字。學生寫生字,老師巡視,發現問題,為后邊指導做準備。

  (3)對照屏幕對答案。

  (4)評價,相機指導。

  把課文濃縮,在語言環境中檢測學生生字掌握情況,對于學生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點撥。

  本篇課文比較長,對于其它幾個預習作業,我會分解在后邊各個教學環節中去完成。

  第三板塊:理清課文層次,概括課文內容。

  1、理清課文層次。

  理清課文層次,在本課是一個基礎性目標,不宜花費較多的時間去完成。為了給學生一個鋪墊,在這個環節中,我覺得可以引導一下學生:

  草船借箭,你一定知道是誰向誰借箭的吧?打開課本,快速找出諸葛亮出發借箭,到借箭歸來的段落。這樣文章的中心段就提了出來。

  諸葛亮為什么要向周瑜借箭?學生就會說出借箭的原因,順勢讓學生找出相關的段落,起因段就出來了。

  這時課文已經被截成了四部分。再問其它段落寫什么?水到渠成,理清了課文的層次。

  2、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因為有了前面的理清層次這個環節,所以讓學生說出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在這里不會有困難。

  第四板塊:深入到課文第三部分(6—9自然段),從諸葛亮巧謀劃、曉天文、懂地理三方面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諸葛亮是本文著力贊美的一個人物,感受諸葛亮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感受諸葛亮的形象時,可以借課文中周瑜的話引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的形象,然后圍繞“神機妙算”進行教學。

  1、引出課文第三部分。

  承接學生回答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追問:你覺得這件事中誰是最主要的人物?他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也是一個預習作業。)課文中也有一個詞,是用來評價他是一個什么樣兒的人的,你知道是哪一個詞語嗎?“神機妙算”是什么意思?

  你認為哪一部分課文最能直接反應出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引出課文第三部分。

  2、抽生輪讀這一部分課文,畫諸葛亮指揮軍士們的句子。一方面對學生朗讀課文的情況進行檢測,另一方面是為分析諸葛亮這個人物做準備。

  3、討論:諸葛亮為什么下這樣的命令,他這樣做有什么用意?

  逐句進行研讀,讓學生切實感受到諸葛亮謀劃之周密,安排之巧妙。

  4、除此以外,還有哪個重要的因素是他借箭的保障?

  通過分析寫霧的句子,讓學生感悟諸葛亮豐富的天文知識。

  5、是不是諸葛亮巧謀劃、懂地理,曉天文就能保證借箭的成功呢?你認為還需要什么?設置一個懸念,激發學生第二課時的學習興趣。

  第二課時

  第五版塊:分析人物形象,體會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感受諸葛亮,還要感受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的形象。這一板塊幾句是要以諸葛亮為主線,來感受每一個人物的形象,感受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1、弄清故事的背景和人物之間的關系。

  了解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弄清人物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課文。

  (1)知道故事中幾個人的身份以及他們之間的關系。

  (2)了解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

  這是本課的預習作業,所以先讓學生說,能說多少是多少,然后老師小結。

  2、逐一分析人物形象。

  還是要以諸葛亮為線來分析的。

  a、你們說說,諸葛亮都了解誰?

  b、從哪里看出來他了解周瑜?(本文刻畫人物形象最明顯的手法是通過語言來刻畫人物。且文中人物都是絕頂聰明的高手,在對話的背后都有深藏的東西。特別是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諸葛亮的對話更是反映兩人的特點,所以在這里要做重點分析,通過兩個人的語言交鋒,感受兩個人物鮮明的形象。①邊讀邊分析兩個人的對話,感受諸葛亮和周瑜的形象。②學生分角色對話。)

  c、從哪件事上可以看出來諸葛亮了解魯肅這個人?魯肅是周瑜的部下,又是周瑜派來監視他的,他怎么就敢向魯肅借船呢?魯肅做到了嗎?從哪里看出來的?哪一個詞表明一切都在魯肅的預料之中呢?(引導學生感受魯肅的形象。)

  d、其實在這件事上,諸葛亮還算對了一個人很重要的人物,你知道是誰嗎?(曹操)

  出示第七自然段魯肅和諸葛亮的對話。引導學生說出諸葛亮算定,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再問:曹操出來了嗎?出示第8自然段曹操下令的句子,驗證諸葛亮的神機妙算。

  3、體會諸葛亮的“笑”。

  “笑”的研讀,可以豐富學生對諸葛亮神機妙算的進一步認識。

  諸葛亮在笑誰,為什么笑?

  學生交流,感情讀。

  4、激發學生閱讀《三國演義》的興趣。

  這是本單元的教學的重點。

  (1)諸葛亮神機妙算輕松“借”到十萬多支箭,難怪——出示最后一句話。

  你說周瑜會服嗎?那他還會做什么?一計不成再生一計,周瑜還會怎樣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又會怎么應對呢?想不想知道?想知道怎么辦?

  (2)剛讀了《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就變的這么聰明了,那要讀兩個故事,三個故事呢?現在知道為什么說“老不讀三國了”嗎?

  既可以和開課照應,也更好地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第六板塊:還原歷史

  在本課的教學中也希望通過學生的思考,來使學生“去蔽”。尤其是對文中的主要人物諸葛亮和周瑜的塑造,是按照作者的感情傾向來塑造的。重新認識周瑜讓諸葛亮“草船借箭”的原因,只是“嫉妒”兩字能概括的嗎?這里面是否還有更深刻的兩國利益的考慮。從而初步還學生一個“草船借箭”的真相。

  由于本文是由小說改編的,作者“擁劉反曹”的傾向十分明顯,對一定人物的塑造難免存在著“遮蔽”。設計這樣一個環節,是要讓學生明確小說中人物塑造虛構的特點,對故事中幾個人物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1、文中的四個人物在你心里是怎樣的形象?

  2、這是小說,“七分實,三分虛。”這里有大量的細節和一些情節都是虛構的。事實上這些人物是怎么樣的?

  逐一還原人物歷史面貌。

  3、小結:閱讀時要注意區分文學人物與歷史人物。

  八、說板書設計:

  抓住重點詞語進行板書,讓學生對諸葛亮借箭為什么能成功一目了然,對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物是形象一目了然。

  19、草船借箭

  諸葛亮

  (神機妙算)

  巧謀劃 通天文 曉地理 知人心

  繩索連船 大霧漫天 順風順水 周瑜(陰險狡詐)

  一字擺開 魯肅(忠厚守信)

  擂鼓吶喊 曹操(謹慎多疑)

  調轉船頭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小泽玛丽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 天天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 日本一道本高清一区二区 | 日本免码va在线看免费最新 | 亚洲成AV人在线观看 | 亚洲日韩欧美综合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