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
《我們家的男子漢》是一篇語言風趣生動,富有童趣的文章,王安憶用女作家特有的細膩筆觸將他們家的小小男子漢可愛、陽光的成長片段呈現在我們的面前。在認真研讀了文本后,我制定了教學目標,確立了教學重難點,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設計課堂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通過幾年語文課的學習,學生知道可以通過查工具書、找近反義詞、聯系上下文理解等方法來理解文中的重點詞語。因此,在課堂上,我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運用已掌握的理解詞語的方法,恰如其分地理解詞語在文本中的意思。例如,在課文第二部分“他對父親的崇拜”中的“無所不能”一詞,我創設了一些情景:家里的馬桶堵了,他會說——;家里的畫掉下來,他會說——;看到老奶奶拎不動大米了,他會說——使學生很快知道爸爸是個什么都會做的能人,沒有什么做不了,因此小男孩非常崇拜他。對于文中“吃得專心”、“潦草的吃”等用詞則讓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并理解。
二、認識小標題,關注作者的表達。
《我們家的男子漢》一課結構比較特殊----以小標題的形式出現。讓學生認識小標題,并告訴學生圍繞小標題組織材料是寫作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小標題能很快地幫助我們了解每部分的內容。接著再讓學生根據小標題簡要說說對小男孩的了解,學生能很快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小標題質疑。教學中,引發學生進行深層次地思考,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關注作者怎樣選材,怎樣圍繞中心組織材料,收效較好。
三、以讀促悟,培養語感
朗讀是培養語感的最佳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采取各種方式讀書,讓學生自讀自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而有所感悟。如:第一部分,先讓學生自由讀,想一想從哪里能看出他對食物的興趣很大?結合學生的交流進行朗讀指導,讀出他對食物濃厚的興趣。然后讓同桌朗讀“我”與小男孩關于能否去少林寺的那段對話,體會小男孩說話的語氣、當時的心情,感悟他性格中的執著;總之,珍視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在讀中思,在學中悟。
四、復述課文,積累語言
簡要復述課文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所謂簡要復述:即按照課文的順序,刪去那些次要的、解釋性或描寫性的部分,抓住文章中主要的東西來復述。學習每一部分時,我通過不同方式,讓學生概括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為復述奠定了基礎。
五、以辯論賽,激發情感
課堂上以辯論賽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課堂討論文章特色階段看出了學生語言素養的不足,雖不時有“一家之言”,但多是從一個詞一個句子入手,還不能從篇的角度站得更高的分析。這個能力還需要今后在課堂上多注意培養。
夸男子漢一個環節的一點沉悶反映了孩子們對身邊事的關注不夠,更多的把書本上的主人公當成了一個與自己無關的別人,甚至有認為只有干出點大事的才能是“男子漢”還沒能從課本走向自身。但“老師,你也是女生,你先帶個頭夸吧!”孩童的智慧給了我引導的最佳契機,在我的啟發下實現了這堂課最主要的一個目標:負責任、敢擔當, 做一個勇敢快樂向著陽光奔跑的少年。
衷心祝愿孩子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