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走進西部
第1課:《草原》
1.本課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慶春,文章選自《內(nèi)蒙風光》。全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描繪了三幅動人的畫面: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lián)歡圖。讀了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內(nèi)蒙古草原的風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nèi)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這句詩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漢族人民之間的情誼很深,怎么舍得馬上就分別!大家站在夕陽下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相互傾訴著惜別之情。這句話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體現(xiàn),同時給讀者以回味的余地。
第2課:《絲綢之路》
1. 這篇課文以獨特的視角,生動描繪了兩千多年前中國與安息古國交流的一幕,再現(xiàn)了西部燦爛輝煌的歷史文化。
2.重點詞語理解
①栩栩如生:形容藝術形象非常生動逼真,像活的一樣。 ②浩浩蕩蕩:水勢盛大的樣子,形容聲勢壯闊廣大。③五彩繽紛:顏色繁多,非常好看。 ④崇山峻嶺:高大陡峭的山嶺。⑤美輪美奐:輪,高大;奐,眾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
3.絲綢之路是古代橫貫亞歐的通道。我國的漢唐古都長安(今陜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羅馬。……絲綢之路不僅是古代亞歐互通有無的商貿(mào)大道,還是促進亞歐各國和中國友好往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友誼之路。歷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張騫,投筆從戎的班超,西天取經(jīng)的玄奘。
第3課:《白楊》
1.文中作者運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寫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3.含義深刻的句子理解
①“白楊樹從來就這么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fā)芽,長出粗壯的枝干。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么直,那么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理解:這是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這段話寫出了白楊樹三個特點,分別是:直;適應力強;堅強不動搖。表現(xiàn)了白楊樹兩種精神:一是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二是不怕困難,堅強執(zhí)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理解:借白楊樹表達自己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理解:“高大的白楊樹”暗喻老一輩的新疆建設者;“幾棵小樹”暗喻邊疆建設者的后代。爸爸自己已經(jīng)扎根邊疆,獻身邊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樹一樣經(jīng)受鍛煉成為建設邊疆的棟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為他相信兒女們在老一輩的教育下,一定會經(jīng)受考驗,成長為新的邊疆建設者。
第4課:《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1.中心思想:文章記敘了西部建設者修建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風火山隧道的經(jīng)過。贊揚了西部建設者的智慧與力量和吃苦奉獻的精神。
2..開鑿風火山隧道主要遇到三點困難:一是凍土層;二是惡劣天氣;三是極度缺氧。
5.理解句子
①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理解:句子充分反映了建設者們排除萬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執(zhí)著精神。
②難怪一些西方媒體預言:中國人要在這樣不良的地質(zhì)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理解:“根本不可能”意思是這樣的隧道絕無打通的希望。這句話更加強調(diào)了工程艱巨、要求很高、難度很大,襯托出了西部建設者們的勇敢、實干與創(chuàng)新精神。
③風火山,這座萬年冰山露出了猙獰的面目,給筑路大軍來了一個下馬威!
理解:“猙獰”,面目兇惡的樣子。“下馬威”一開始就向?qū)Ψ斤@示威勢。句子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寫出筑路大軍遇到的這些困難,都屬于世界級難題。
7.理解詞語
①銀裝素裹:從上到下沒有一點彩色,非常素潔。②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樣子。③不翼而飛:形容東西突然丟失。④劈頭蓋臉:從正前方正對著頭和臉劈下來、蓋下來。⑤杯水車薪:這個詞語原來是指:一杯水去就一車著了火的柴草。比喻無濟于事,解決不了問題。文中是指工人背的氧氣瓶里的氧氣不夠人的正常呼吸。⑥廢寢忘食:顧不上吃飯,忘記了睡覺。形容勤奮專心。
第二單元:永遠的童年
第6課:《冬陽·童年·駱駝隊》
1.《冬陽·童年·駱駝隊》是自傳體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作者中國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她是臺灣著名女作家。課文作者圍繞著童年寫了這樣幾個片段:學駱駝咀嚼的傻事、打頭的駱駝戴鈴鐺、春天想替駱駝剪毛、夏天追問駱駝的去向。四件事,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和眷戀。
第7課:《祖父的園子》
1.作選自蕭紅《呼蘭河傳》,課文描寫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園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生活的懷念。
第三單元:語言的藝術
第10課:《楊氏之子》
1.【原文】梁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解詞】①甚:很 ②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③詣:拜見 ④乃:就,于是 ⑤示:給……看 ⑥曰:說 ⑦未:沒有。
3.【課文翻譯】在梁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里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并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4.你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答:我認為楊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兩點:一是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楊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二是楊氏之子并沒有直接反駁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顯得幽默有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言以對。
5.楊氏子的特點: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楊氏之子是個聰明、機智、幽默的人。
6.《楊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文中“甚”的意思是很;“詣”的意思是:拜見。
第11課:《晏子使楚》
1.《晏子使楚》寫出了晏子的正氣凜然,沉著應對,機智反擊,故事贊揚了晏子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2.晏子是個機智過人、臨危不懼、愛國、能言善辯的人。
3. 文中出現(xiàn)兩個“水土”,第一個“水土”指的是自然環(huán)境,第二個“水土”指的是社會風氣和制度‘
4.晏子是一個有膽有識聰明機智能言善辯愛國的人。文章開頭寫楚王想侮辱齊國,結尾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開頭和結尾時首尾呼應的。
第12課:《半截蠟燭》
1.本篇課文是一個短小的劇本。通過人物的對話描寫,反映了人物的機智、勇敢和愛國情懷。
第13課:《打電話》
1.本文是一段相聲,相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
2.這段相聲采用夸張的手法,對那些時間觀念不強、說話啰里啰唆、廢話連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給予了辛辣絕妙的諷刺。
第四單元:他們讓我感動
第14課:《再見了,親人》
1.文章節(jié)選自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課文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愿軍最后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xiàn)了志愿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贊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2. 雪中送炭是指:在別人急需困難的時候給予幫助和支持。文中是指:在志愿軍急需食物的時候,大娘帶領婦女冒著危險,送來打糕。
第15課:《金色的魚鉤》
1.文章寫出了老班長關心同志、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閃爍著金子般的思想光輝。
2.“在這個長滿了紅繡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含義:魚鉤雖然生銹了,魚鉤閃爍著老班長關心同志、舍己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第16課:《橋》
1.文中的老漢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穩(wěn)、高風亮節(jié)、舍己為人的精神保護了村民,老漢為代表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就是密切聯(lián)系群眾的“橋”。他在人們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們獲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2.人物形象分析:老漢--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
{P89}成語故事:程門立雪:這個成語,后來多用來稱贊尊師重道的精神。
第五單元:中國古典名著之旅
第18課:《將相和》
1.“將”是指廉頗,“相”是指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
2.本篇課文是根據(jù)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作者是漢代司馬遷;《史記》: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中心思想: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jīng)過,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zhì)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以國家利益為重。
4.《將相和》寫了三個小故事: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第二個故事“澠池之會”是第一個故事“完璧歸趙”的發(fā)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三個故事“負荊請罪”的起因,合起來構成了“將相和”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贊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斗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zhì)和政治遠見,也贊揚了廉頗勇于改過的精神和知錯就改的性格特點。
第19課:《草船借箭》
1.課文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jié)改寫的。作者:羅貫中。
2.人物形象分析:①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②周瑜:智謀過人、妒賢忌能 ③魯肅:忠厚老實 ④曹操:生性多疑。
3.《三國演義》中的故事還有“桃園三結義”“三顧茅廬”“火燒赤壁”“空城記”
第20課:《景陽岡》
1.《景陽岡》是根據(jù)我國著名古典小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選編的,作者:施耐庵
2.中心思想: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nèi)開懷暢飲后,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xiàn)了武松豪放、勇敢、倔強、機敏的英雄性格。
3.全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依次寫了喝酒、上岡、打虎、下岡。
4.武松是個豪放、倔強、機智勇敢的人《水滸傳》中還有很多個性人物:及時雨宋江、豹子頭林沖、智多星吳用、黑旋風李逵、浪里白條張順。
第21課:《猴王出世》
1.這篇略讀課文節(jié)選自我國古典神話小說《西游記》第一回。作者吳承恩
2.中心思想:課文主要寫了花果山上一塊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這石猴與群猴玩耍時,因敢于第一個跳進水簾洞,被群猴拜為猴王,表現(xiàn)了石猴活潑可愛、敢作敢為的特點。
3. 孫悟空是個自由自在、快活逍遙、親和友善、頑皮可愛的人。
第七單元:作者筆下的人
第22課:《人物描寫一組》
《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
1.小嘎子是個頑皮、機敏、爭強好勝、富有心計的人。胖墩兒是個豪爽、隨和的人。
《臨死前的嚴監(jiān)生》
1.文章選自清代吳敬梓的小說《儒林外史》本文主要通過動作描寫及細節(jié)描寫淋漓盡致、入木三分地刻畫了嚴監(jiān)生愛財勝過生命,極其吝嗇的守財奴的形象。
2.嚴監(jiān)生是個愛財如命的守財奴。
《“鳳辣子”初見林黛玉》
1.文章選自清代曹雪芹的長篇小說《紅樓夢》本文從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兩個方面展示了王熙鳳的性格特征,并主要通過肖像描寫、語言描寫及動作描寫展示了一個潑辣張狂、口齒伶俐、善于阿諛奉承、見風使舵、喜歡使權弄勢、炫耀特權和地位的人物形象。
2.中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羅貫中、《水滸傳》施耐庵、《西游記》吳承恩、《紅樓夢》曹雪芹。
3.王熙鳳是個潑辣張狂、口齒伶俐、善于阿諛奉承、見風使舵的人。
第23課:《刷子李》
1.本文選自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刷子李是個技藝高超、自信、心細如發(fā)的人。
2.作者抓住細節(jié)描寫寫出了師傅的超凡技藝和他的藝高膽大、自信、豪氣千丈。
第24課:《金錢的魔力》
1.文章節(jié)選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本文刻畫了小市民以錢取人、金錢至上的丑態(tài),也刻畫出了老板的唯利是圖、世故圓滑、阿諛奉承、獻媚討好的丑態(tài)。
2.反映了老板等小市民以錢取人、金錢至尚的丑態(tài)。
第八單元:異域風情
第25課:《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1.本文作者季羨林,文章表達了自己對德國奇麗風景和與眾不同風俗習慣的贊美之情。“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其中“我為人人”是說每個人心中要有他人,要有社會責任感,要用實際行動為大眾著想,為社會盡到自己的義務。如果大家都這樣想這樣做就必然會換來“人人為我”的結果。
2.“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為什么說這種境界“耐人尋味的?
答:因為德國人愛花,他們將花栽種在臨街窗戶外面,將最美的花給別人看,而自己走到街上又享受別人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美,這種民族風情的境界是高尚的、無私的、實實在在的,人人都能享受到的,因此,耐人尋味。
第27課:《與象共舞》
1.《與象共舞》這篇課文,饒有趣味地講述了泰國人與大象之間親密和諧的關系,展示了泰國獨特的地域文化。本文抓住了大象的外貌、神態(tài)、動作以及性格、聰明、善于表演等方面的的點來寫;
第28課:《彩色的非洲》
1.作者從植物世界、動物世界、日常生活、藝術這四個方面來介紹非洲是彩色的;從繪畫、工藝品、音樂、舞蹈這幾個方面介紹非洲的藝術也是彩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