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過課題我們就能知道藺相如和廉頗最后和好了,這也說明他們之前不和。不和的原因是什么?你能從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嗎?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出示課件)
2.藺相如真的僅僅靠一張嘴嗎?請同學們讀讀前兩個故事,讀文時看看老師給你們的提示:(課件)
*學習任務:一邊讀一邊感悟,哪些地方你看出了藺相如不僅僅靠一張嘴,他是有能耐的。
*學習建議:老師建議大家先畫出重點句子或重點詞揣摩人物特點,并有感情朗讀。
*友情提醒:你可以直接從藺相如的語言、動作來體會他的特點。
3.學生交流:(相機出示課件)
預設一: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
他為什么這么說?他抓住了秦王對璧的喜愛和好奇心,順其心理,做法合情合理,秦王怎么能不上當呢!那你們覺得他說這句話的時候應該是什么語氣呢?――柔和(指名讀)
預設二: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撞碎在這柱子上!”
“理直氣壯地說”,什么情況下你會理直氣壯地說話?對!理由充分,自然說話有氣勢,藺相如真是手中有璧,心中有底!
藺相如真的要把“腦袋和璧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嗎?他是利用了秦王喜愛璧的心理,要用撞碎璧來威脅秦王,目的是緩一步,好找時機把和氏璧送回趙國,不是真的要撞。但如果秦王真的硬逼,他會不會撞?會!他已經做好這種準備,足以可見,藺相如是個怎樣的人?----大智大勇、機智勇敢。請同學們用理直氣壯、堅定的語氣來讀這句話。(齊讀)
預設三:藺相如想了一會,說:“我愿意帶著和氏璧------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這里有兩個假設句,你發現了嗎?“如果------就------”說明藺相如出行前就把可能出現的情況考慮周全了。藺相如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你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他?――深謀遠慮。
如此難的事,他卻主動要求自己帶著和氏璧到強大的秦國去,你從中可以看出什么?――他膽識過人,為了國家利益置個人安危于不顧。所以照應了前文別人對藺相如的評價:是個機智勇敢的人!你覺得,他對趙王說這番話的時候應該怎么說?沉著、冷靜、有自信。(指名讀)
預設四: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從來不講信用的!”
藺相如為什么能“大大方方”?――和氏璧已經安全送回趙國。這種場合,秦王敢殺他嗎?不敢,秦王也怕天下人笑話他不講信用,會丟面子。面對強大的敵人,他毫不懼色,你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他?――機智勇敢、不畏強暴。
那除了“大大方方”,你還能用哪些詞來形容他的心理狀態?――踏實、坦然、輕松、沉著、無畏無懼。(就請你們帶著這種心態去讀這句話)
預設五: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
藺相如又用了假設的語氣,逼秦王擊缶,他憑什么和秦王拼呢?――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他不畏強權,為了國家利益,舍身而出,是大勇之人。說這句話時,他的語氣透露了可商量嗎?請你們讀這句話。
4.全班齊讀,老師讀提示語,學生讀句子。
5.藺相如與秦王的較量可以說是沒有硝煙的戰斗,若沒有大智大勇,沒有舍身忘我的精神是無法做到的。他雖沒有持刀作戰,但他唇槍舌劍,同樣為趙國保住了尊嚴。所以他并不是如廉頗所說:就靠一張嘴。可是面對廉頗的挑釁,藺相如又是如何應對的呢?請同學們讀第三個故事,分別找出他們的語言。(指名答,出示課件)
6.大家仔細看看兩人的話,好像這二人說話方式不太一樣,有哪些不同呢?同桌間讀一讀,討論討論。
7.全班交流:稱呼不同(廉頗稱藺相如為“他”,而藺稱廉為“廉將軍”)
說話語氣不同(廉:言辭無禮、充滿不滿情緒。藺:謙虛、顧大局、識大體。)
8、分角色讀句子。同學們說的很到位,我們分角色來讀一讀,注意讀出人物特點,男生讀廉頗的話,女生讀藺相如的話。
9、有對比才有鑒別呀,同樣是語言描寫,人物的個性不同,語言也不一樣,我們日后在描寫人物時,也要注意語言必須體現人物的個性。正所謂:品其語,知其人嘛!(板書)
10.說來說去,藺相如都是為了國家利益著想,為了趙國,就應該――將相和。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耳中,廉頗是怎樣想怎樣做的?在文中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負荊請罪”如今是一個成語,表示向人認錯賠罪。廉頗前來賠罪,(出示圖片)你覺得此時他會對藺相如說些什么呢?拿起筆,看圖,發揮你的想象,寫一寫。(交流)其實廉頗也是一個勇于認錯,知錯就改的人。
11.我們來看看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記載廉頗的話的(出示課件),――鄙賤之人,不知將軍之寬之至此也!(生讀)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個地步啊!
12.最終,廉頗和藺相如和好了!將相和,國家則安;將相不和,國家則危。如此說來,趙國本應更加強大,可是最后還是秦國統一了六國,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史記》中寫的清清楚楚,同學們可以詳細地讀一讀。而且《史記》中寫人的藝術課遠不止“品其言,知其人”而已,(出示課件)希望同學們能在歷史長河中盡情遨游,在《史記》中認識更多有血有肉,性格鮮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