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1:濃霧遮蔽云翻涌,淡霧影綽籠輕紗。霧在山澗似蓬萊,飛上山顛入云霄。
生2:千山萬壑朦朧中,影影綽綽籠輕紗。茫茫云霧似海洋,黛綠山峰似仙島。翠巒直插云霄上,構成精妙山水畫。
生3:重重云霧皆遮蔽,影影綽綽輕籠紗,茫茫云海似仙島,翠巒直插九云霄。
3、師:寫詩可以不拘一格,四句六句八句,只要能把自己想到和感受到的寫下來就行。看看我們自己的詩句多美呀!詩情畫意山水畫,山風勁起連環畫。它的動態美更是綺麗無比,可以用哪些詞語來描寫這種奇麗呢?
生:思考動筆寫,大約10分鐘。
師:實物投影,師生評賞,選取經典句子,請學生板書。
生1:山風勁起云翻涌,景致萬千忽如來,萬山蒼翠時隱現,滾滾云霧洶涌至,奔騰追逐拂袖去,勝似蓬萊仙人家。
生2:風來云霧山間舞,景致變化萬萬千。滾滾云霧時隱現,千軍萬馬忽如來。
生3:爾后慢慢山風起,云霧翻滾永追隨。一幅精妙山水畫,讓人驚愕永回味。
生4:山風勁吹云翻滾,變成詭秘魔術師。匿藏云霧洶涌來,忽而拂袖飄忽去。
4、師:你們真棒,按照課文條理用詩句描繪了阿里山的風景如畫,我們還可以加個總結句結束全詩,與開頭相照應。
【在老師的熱情鼓勵中,學生競相比美,語驚四座,由先前的“千呼萬喚始出來”到眼前的“大珠小珠落玉盤”。在你三言,我兩語中,寫詩的才情與時俱增。】
四、升華詩情,激趣課外
1、師:看,多么靈動的創作,你們真太棒了!給自己鼓掌。同學們,真是“秀美如畫詩句中”,但卻是“思鄉情濃點點淚”。我們都知道阿里山在臺灣,但因為種種原因,寶島臺灣還沒有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兩岸親人只能隔海遙望相思起,灑盡相思淚。讓我們有太多的人只能在文學作品中去徜徉,在網絡圖片里去沉醉,很難親臨其境。
生:看課件欣賞阿里山的圖片。大約2分鐘。
師:太遺憾了,這么綺麗的美景卻不能身臨其境。……那請我們在寫景的基礎上,把對寶島的情思加進詩行,借景抒情,深情呼喚:祖國寶島歸來吧!怎么加呢?我們背過的《80首必背》中有很多句式都可以借鑒,但要注意和上文接上。試試看。
生1:隔海遙望相思起,只因云繞阿里山。我這一句來自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生2:美如幻影是畫卷,魂牽夢繞情切切。
生3:美如畫卷幻影中,只因夢回阿里山。我這一句也來自 “因思杜陵夢,鳧雁滿回塘。”
師:說得太棒了,我們把它寫在黑板上。
生4:渴望寶島歸故鄉,夢歸阿里云霧中。
生5:可惜臺灣未回歸,兩岸人民隔海愁。今日夢回阿里山,明日能否見真山?
生6:眼前云霧又遮山,寶島臺灣何時歸?我這一句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變化而來。
生7:夜夜心兒夢阿里,夢中喚你快回來。臺灣臺灣快歸來,別讓我掉相思淚。
【文道結合,對學生進行有機的德育滲透,是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運用電教手段,讓學生在思鄉的樂曲,優美的畫面中,引發寶島回歸的情思。最后指引學生把這情思流露筆端,升華詩情。瞧,學生心中的愛國熱情多么炙烈,他們說得那樣深情。】
2、生:齊讀黑板上的七言詩。
師:課后請同學們修改作品,打印投稿。積極涌躍地向學校三月花文學社投稿,相信眼光敏銳的編輯定會選中你優秀的作品!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同樣好詩也是改出來的。鼓勵學生課后將自己的詩反復吟誦,多次潤色,改得文通字順,打印投稿,感受發表的喜悅之情。正所謂收獲更在課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