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的云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阿里山云霧的神奇景象,體會作者贊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愛美情趣。了解作者的一些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阿里山云霧的神奇景象,理解“莫名的驚愕與喜悅”的意思。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霧嗎?在有霧的天氣里,感受過大霧的神奇嗎?山里的霧和平原的霧是否一樣?今天,我們一起感受一下《阿里山的云霧》。(板書課題。)
二、解題
阿里山在哪里?你了解它嗎?(有學生可能聽過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可讓其演唱,先讓學生對阿里山有一個美的印象,以提高其興趣。)
霧和云霧一樣嗎?課文為什么說“欣賞山間的云霧”?
三、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要求:
1.讀準字音,弄清詞義。
2.邊讀邊畫出自己認為美妙的詞句。
四、探討課文內容
1.討論第一段。
這段告訴我們了哪些內容?(觀霧的時間——雨后;觀霧的地點——去姊妹潭的路上;欣賞的對象——山間的云霧。)
2.討論第二段。
(1)指名朗讀,師生評讀。
(2)這段寫了云霧的幾種情況?“有些……有些……有些……有些……”你能發現這個句式的特點嗎?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突出了描寫對象,表達了作者對阿里山云霧強烈的喜愛之情,而且使語言的節奏和諧、流暢,富于旋律美。)
(3)怎樣理解“無所謂天,無所謂樹,也無所謂高山和深谷”?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將這種景象描述一番。
(4)學生欣賞插圖中的云霧畫面。
(5)學生總結:沒有風的時候,云霧有哪些特點?
(6)感情品讀。
3.討論第三段。
輕聲自由朗讀第三段,思考并討論:
(1)想象“云霧在山間翻滾、奔涌、升騰、追逐”的不同狀態,并用語言或動作表現出來。
(2)感情讀文。
(3)學生總結:起風的時候,云霧有哪些特點?
(4)討論:作者為什么會對阿里山的云霧產生“莫名的驚愕與喜悅”?(因其變化多、快而驚愕,因其精妙、神奇、變化萬千而喜悅。)
五、總結
學完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六、作業:
1、《同步》相應練習。
2、摘抄好詞佳句,背誦你喜歡的句子。
《阿里山的云霧》教學反思
“讓師生詩意般地棲息在課堂上,讓學生的思想在課堂上起飛”應該是指把課堂作為生命感悟與成長的活土,課堂成為一個靈動的世界,一個充滿智慧,充滿感情的世界。漫步其間,身心被浸潤,心靈被陶冶,激情被點燃。這依然是我向往的課堂,這正是:課堂有活力,生命更精彩。課文《阿里山的云霧》是一篇文辭優美的現代文,初讀一遍,我心中就有詩請畫意在涌動。文中用詞如此優美生動,于是,讀文想畫,畫中悟文的教學思路就誕生了。
只是當時還是顧慮重重,擔心學生畫不出來,擔心課堂時間有限,容納不了,在猶豫不決的苦惱中打開網絡, 盛新鳳老師的課堂實錄竟和我的設想不謀而合,真是“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欣喜若狂,反復看了好幾遍,非常中意,正好吸取別人之長,為我所用。詩文繪畫對小學生來說是有點難,但當老師精心鋪墊,激活學生的想象空間時,繁花似錦的想象空間也就喜不自禁地出現了。這說明:老師大膽地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給當今的課堂注入活力,學生也會如沐春風,他們的思路會在字字珠璣的文字中飛揚,創作的信心和熱情也被點燃。學生的視野開闊了,由此及彼,觸類旁通,學生的心智也在相互交鋒中慢慢開啟。同時,老師只有相信學生,大膽設想,精心設計,充分準備,不怕失敗,才能贏來課堂的精彩紛呈,讓課堂充滿著智慧,充滿著感情,洋溢著生命的活力。
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