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聽寫導入
氈帽 咀嚼 鈴鐺 絨袍
(師指導“咀嚼”的書寫)文中哪句話里含有這個詞?什么意思?出示其意思。第二個意思,你們運用過嗎?是啊,就像我們讀文章要慢慢咀嚼才能品出其中的真味來。
就像這三個詞,你慢慢咀嚼,讀著讀著,就仿佛看到了……
老師:剛才大家在頭腦中想象的畫面,其實也是林海音女士無數次在腦海中浮現的畫面。(出示畫面請學生欣賞,遙遠的音樂起)你看,冬陽下的駱駝隊緩緩地走來,響著悅耳的駝鈴聲。童年的哪些往事又重臨于“我”的心頭呢?
指名說。
二、體味童年
老師:這些看似小小的卻很有童趣的往事,隨著作者娓娓的敘述,像一幅幅美麗的畫卷,展現在我們面前。接下來,就讓我們再次走進這些畫面中,(指黑板上的詞)靜下心來品味,尤其是你特別感興趣的畫面,要反復咀嚼,邊讀邊在旁邊處記錄下你的點滴感受。 生圈畫,教師巡視。
畫面一:氈帽
人和駱駝都很辛苦。長途跋涉。
畫面二:咀嚼
生讀,說。
“有意思”讀出你的有意思吧。讀出孩子的天真,對駱駝的喜歡。
老師:可也是呀,看駱駝咀嚼,自己的牙齒為什么也動起來了呢?
我看呆了,這個呆就是——癡迷、傻 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你看呆了,…… 這就是入情入境啊。
咱們就來入情入境地朗讀吧!現在,你就是林海音,你就站在駱駝的面前,你正在饒有興趣地看駱駝是怎樣咀嚼草料的。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吧!
老師: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生說。
老師:你們愿意把這段文字積累下來嗎?
生試著背誦,師及時鼓勵。誰想獨自站起來背給大家聽?你真了不起,用的什么方法啊?我們一起試著背誦。
童年的林海音除了對駱駝咀嚼這么感興趣,還對什么感興趣?你笑瞇瞇的,你也感興趣是嗎?
畫面三:鈴鐺
生說自己的想法,讀。
老師:她怎么有這樣的想法?
生說感受,再讀。 哦,那你能讀出來嗎?孩子美好的心靈也感動了爸爸,所以爸爸笑著說:……
我跟文中的爸爸一樣都是成年人了,真想再次擁有那充滿童趣的想法,我們再來讀讀小英子的想法吧,讓這美好的童年情趣在我們心間多停留一會兒。
畫面四:絨袍
冬天快過完了,春天就要來了,太陽特別暖和,……指名讀。能告訴我們,你心里想了什么嗎?
老師:真喜歡駱駝呀,想替它剪毛,讓它美觀一點。
畫面五:詢問
春天也過去了,夏天來了,再也不見駱駝的影子。
林海音又干嘛了?指名說。
老師:媽媽說“總是問,總是問,你這孩子!”林海音都問了些什么?說明她很想念駱駝。你再把課文內容游覽一遍,想一想,林海音可能還會問什么?北京城南有那么多的景色和人物,她的問題也許不僅僅是關于駱駝的吧。
老師:你們跟小英子真是心有靈犀啊!在她的《城南舊事》這本書當中,也寫到了自己“總是問、總是問”的情景。我們來看一看這段話,自己讀一讀。
“爸,什么叫做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