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觀主張更加自由、自主的學習方式,在這一環節我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主要學習方法,使學生在合作中成長,在探究中深思。 第一步:學生回顧交流以往學過的理解詩句的方法。
【師:同學們,你知道這首詩都講了些什么嗎?你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首詩的意思嗎?先別著急舉手,我們先回想一下,以前是怎么理解詩句的,借助了哪些工具?我們以四人為一個小組,互相交流討論一下借助那些工具來理解,然后再說一說這首詩的意思! 第二步:小組匯報自學結果。 第三步:指名串講詩句大意。
在這個環節過后,我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
(四)感悟童心,走近詩人
在這里我將詩歌分成兩個層次進行理解,首先是第一層
A感悟童心:
在這一層次,我通過層層深入的提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發散學生的思維。在此期間,既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又進行了口語表達的訓練。同時也更加深化了小童那調皮可愛,充滿奇思妙想的形象。
首先提問【讀著前兩句,看著書本里的插圖,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引導學生想象畫面。
其次以【為什么在河上泛舟,有篙不撐,有槳不劃?你們猜猜倆孩童心里在想些什么?這兩個小童又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一連串發散性問題讓學生感悟到漁童的奇思妙想,感受孩子的淘氣聰明,在這時候,我適時的板書:天真稚氣、聰明伶俐,加深學生的感受。
最后我追問,【看到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你能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告訴我們嗎?】讓學生在感受中朗讀,讀的既真切又有情。
B走近詩人的內心:
想象畫面是第一個層次,在想象畫面的基礎上,通過思考詩人內心的活動,動態體驗詩人對于小童的喜愛和贊賞,以及詩人不泯的童心。在想象的同時,適當的加入朗讀的成分,在想象中朗讀,在朗讀中想象。
我采用層層推進的想象法,通過四個思考性的問題想象當時詩人的心理活動。
【第一個提問:我們知道,這是楊萬里在行船途中,偶然看見的一件事。有兩個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卻撐著傘。他心里很奇怪啊,想要探個究竟,此時此刻,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呢?小聲讀讀詩句想想。】
【第二個提問:孩童的異常之舉讓詩人疑惑不解,他會怎么解疑呢?想象一下。你能帶著這種感受讀讀第3、4行,讀出心中的恍然大悟嗎?】
【第三個提問:疑惑解開了,此刻詩人心中又會想些什么呢?我們就合作著讀一讀第3、4行,讀出詩人心中的驚訝,孩童的稚氣、淘氣、聰明!吭谶@一提問后,我們感受到了詩人的情感,我將詩人的情感以板書的形式再次呈現,加深學生的感受。
【第四個提問:此時詩人的心情會是怎樣的呢?讓我們再次齊讀第3、4行, 讀出詩人此刻心中種種感受吧!】
進而由這些想象去體會,去感悟童心、童趣。
(五)詩意結課,童心流淌
在這節課的最后,我將和學生一起讀一首充滿童真童趣的詩歌,深化本課的主題,使學生的內心深處也時刻流淌著那份童心、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