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古詩的意思。
2.體會詩的意境,豐富學生情感,從詩句中感受童年的快樂。
3.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六七里”、“弄”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學習重點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正經歷著童年這一純真美好的時刻。童年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哪些事情是令你難忘的呢?(生說)你們想知道一千多年以前的兒童的生活是怎樣的嗎?今天我們來學習《牧童》這首古詩。(板書:牧童)
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他寫的這首詩中有沒有你的影子。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古詩的朗讀情況,指名讀古詩,(多叫幾個同學讀)請其他同學認真聽,及時糾錯。強調“蓑”的讀音。
2、了解詩人:請學生說一說對詩人的了解,(學生對呂巖比較陌生)師簡單介紹:
呂巖,字洞賓,就是我們常說的“八仙過海”“八仙之一呂洞賓,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爆發了農民起義,他便到終南山學道,后來便不知去向。
3、請學生說一說通過讀,你讀懂了什么?(生說)
4、請學生質疑,師相機板書。
三、探究交流:
1、請學生帶著出的問題自己先讀古詩,先自己思考。
2、看來同學們用心品味古詩了,但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讓我們四人小組討論討論,待會兒一起來交流。
3、小組派代表解決部分疑問(生對“六七里”,“弄”的理解可能還比較模糊。)
四、想想畫面,體會詩情
1、生再讀全詩,品味意境
詩歌之所以能千古流傳,就是因為它的語言凝練而涵義深厚。,而本詩僅有寥寥的28個字就表達了豐富的含義。我們還得通過細細的品讀才能把謎團解開。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詩里,看看詩中描繪的是一份怎樣的意境。
2、指一生讀,其他同學邊讀邊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
3、指幾生說想象到的畫面,師相機歸納詩意,抓住重點字詞。
①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請學生說一說自己通過這兩句詩看到了怎樣的畫面。(生說)
師引導學生說具體,草原怎么樣?(廣闊)
師:你從哪里知道草地很廣闊?
生:鋪字,橫字。指草地像綠毯一樣展開,這里讓我感覺到了草地的廣闊。
師:是啊,一個字就是一幅畫,你看得真準!大家讀讀前兩句,看看有什么發現?
生:都使用了數字。
師:那么這草地只有方圓六七里嗎?
生:不是,是為了形容草地遼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