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一】
《桂林山水》是一篇優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緊扣桂林山水的特點,敘述了桂林山水的秀麗多姿。文章譴詞造句嚴謹,詩化的語言耐人尋味,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設計這堂課,旨在通過學生多種形式的讀和感悟,讓學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體會大自然的美麗和神奇。在讀和賞析中,讓學生達成共識:山水相依,自然是和諧的。我們置身于這樣的美景中,心曠神怡,人與自然也是和諧共存的。
創設情境,提升感悟。這節課的伊始,要組織學生交流了大量桂林的山和水的資料。初讀了課文,請學生談談對桂林山水的感受,學生停留在一個“美”字上。因為絕大多數學生沒有去過桂林,所以介紹桂林風光的圖片,學生欣賞后請他們用上“贊嘆—描述”的方法,夸一夸桂林的山和水。有了直觀的感受,學生的感悟自然更深。
入情入境,感情朗讀。 桂林的水獨一無二,桂林的山與眾不同,都很美。但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所以請學生在兩者之間選擇其一,自己去讀去感悟,說說喜歡的理由。當學生感悟得很不錯,能用聲情并茂的朗讀來表現他感受到的美時,就追問學生:你是怎么讀好的?朗讀時,你感悟到些什么?或是問其他的學生:聽了他的朗讀,你覺得他是怎么處理的,才讀得這般好?經過學生的討論,談自己的感悟后,學生逐漸入情入境,對文本的感悟更深,朗讀起來也十分投入,深深地陶醉在桂林山水的美景中。
直抒胸臆,激發創作。一起贊賞了桂林山水后,出示賀敬之熱情洋溢的《桂林山水歌》,請想讀的學生自由站起來,和老師一起朗讀,抒發積蓄在心頭的對桂林山水的贊美之情。課堂上,絕大多數同學站起來一起讀了這首詩,我們聲情并茂的朗讀將課堂推入了一個高潮。而后,請學生試著吟一首小詩或寫幾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有了圖片的觀賞,課文的描繪,《桂林山水歌》的燃情,學生對桂林山水的喜愛、贊嘆便自然地噴發了出來。
以上便是學大教育專家為大家帶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桂林山水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教學中關鍵的就是大家能夠對教學的內容做出一些反思的工作,這樣大家就可以對教學做出一些改進,提高教學的質量。
【教學反思二】
1、讀出音樂美、形象美。以一個游覽者從容、輕松語氣語速朗讀,突出幾處強調重音,如“卻從沒見過”、“靜、清、綠”、“奇、秀、險”等。注意以上幾點,分小組讀課文,在讀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感受到一連串意象的美。
2、配樂讀課文使學生審美感受又進一層。
3、展現桂林風光圖畫,讓學生觀賞,學生感嘆“啊,這樣美!”學生頭腦中意象或與此契合,或沒有想象到,通過互補、印證想象更豐富了
首先讓學生劃出你認為好的語句,并用“這句話好,因為”句式說話。有的說我認為“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名不相連,像老人、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這句話好,因為它的比喻真巧妙。
有的同學說我認為“我攀登過峰巒雄偉的泰山,游覽過紅葉似火的香山”。這句話好,因為這句話中峰巒雄偉,紅葉似火詞語用得好。
古人讀書非常重視背誦,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到四書五經無一例外要求背誦。背是古人學習“千古真經”。一些精品應引導學生先吞下去,為其打下精神底子,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豐富積累,培養語感。《桂林山水》其優美語言,豐富詞匯,以及其中表現出的優美意境,是語言中精品,應引導背誦,怎么背誦,有其方法,通過篩選信息,選擇主要信息進入意識是背誦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