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一】
本單元由我主備,我非常認真地備課。教學設計多次修改,力圖突破原有的固定模式。我認為一篇寫景的文章,要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品味文字、體會情感,必須引導他們抓住主要線索,摳住關鍵詞句仔細讀,慢慢品,并展開想象,感受文字所描繪的美。由此設計了讓學生看圖片——品文字——說風景——細想象——談感受——課外補充的步驟進行教學。
我認為教學中有這些長處:
一、抓住主線,結構清晰。
在教學中,我始終圍繞 “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眮磉M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后交流品味。
二、讀中感知、感悟。
新課標強調要引導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熏陶。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感受到鄉村生活的詩情畫意,我加強了朗讀的指導,安排了多層次的朗讀。開頭的初讀整體感知,指名讀,自讀品味,精讀感悟,把讀貫穿于整個教學的始終,加深學生對鄉下人家那樸實、自然和諧、充滿詩意的鄉村生活的理解,讓學生與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
三、適時想象,發展思維。
在教學中我給了學生廣泛的想象空間,讓學生想象自己坐在瓜架下,想干什么?想象那花兒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是什樣的情景?春筍探出頭來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晚霞中在院子里晚餐的情景又是怎樣的?在我們鄉下僅僅只有這些畫面嗎?還會有怎樣的畫面呢……學生的想象力與創造力都得到了發揮,從而也對鄉下獨特迷人的景色有了更深的了解。
四、 形式多樣品課文
在教學中,設計了多樣的環節引導學生品味文字。如:讓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中的雞、鴨。孩子們讀完后能用自己的感受說自己讀的是什么樣的雞,什么樣的鴨。城里人和鄉下人比比誰的家鄉美。讓學生在讀完課文后,用自己的話總結表達。避免了單一的讀、品、說,是課堂學習不再單調乏味。
本堂課有不足之處:
一、教學預設中,對時間的規劃不夠細致。造成課堂前松后緊。學生的發言沒有都敞開說。原本兩堂課的內容竟然用了三節課。
二、教學上還是放不開,備得太細,看似面面俱到,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手腳。若是教學時放手尺度還可以更大些。在引導學生理解了課文某些段落后,放手讓學生說。讓學生多拿課文文字跟城市風景的對比,學生對鄉下人家那獨特迷人風景的感受可能更加深刻。
【教學反思二】
周三去泗水第一書記所駐村泗張鎮石門小學送課,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活動,既興奮又緊張,高興的是有了出去鍛煉的機會,緊張的是面對農村的孩子怕自己講不好,失去了送課的意義。自從杭州學習歸來后,就開始準備備課,直到講完心里才踏實下來。下面就說說上課的感受。
第六單元圍繞“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共選編了四篇課文,從不同角度描繪了風光迷人的鄉村景色!多l下人家》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一共7個自然段,前6個自然段寫景,最后一個自然段抒情,描繪了鄉下獨特、迷人的風景。作者抓住了鄉下人家最普通的事物和場景,展現了恬靜祥和的農家田園生活,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歌頌了鄉下人家勤勞淳樸、熱愛生活的美好品質。
在教學中,我以讀為主線,通過“選讀探究——品讀感悟——朗讀再現”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讀中賞詞、品句,讀中積累、感悟,讀中質疑、探究,讀中想象、遷移,充分尊重學生閱讀中的獨特體驗和理解。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由于和學生第一次見面,采用了課前談話的形式,聊一聊村子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這樣消除學生的膽怯心理、活躍課堂氣氛,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同時對上課內容做適當的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首先讓學生用喜歡的方式初讀課文,并在此基礎上,掃清字詞障礙。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掌握生字詞,能夠讀通課文,為理解課文打下基礎。其次讓學生默讀課文,找出作者描寫的獨特迷人的場景,并談一談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這樣對整篇課文有個整體感知,初步體會鄉下人家景色的美。
三、研讀品味,感受表達方法。
這一教學環節是這節課的主體,擬緊扣文本中“瓜藤攀檐、雨后春筍、雞群覓食、月夜睡夢”等幾個主要場景,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幾個擬人句、作比較的句子,深入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品讀、想象、思考、體驗,發現和體會作者描寫景物的語言特點,品悟語言之美,感悟鄉下人家之樂,體會對比及擬人等修辭手法表情達意的作用。如:“瓜藤攀檐”畫面中,學生在石獅子和瓜藤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的對比中,感受到別有風趣一詞的含義。“雨后春筍”一段抓住一個“探”字,通過引導學生做動作,體會到擬人化手法運用的巧妙!半u群覓食”讓學生想象雞和樂融融的情景等等。并在“雨后春筍”一部分相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從中領悟作者遣詞造句之精妙,領略表達技巧和表達的效果的統一,同時滲透人文培養與其中。
四、回顧整體,感悟中心。
教學中,我始終圍繞一條主線:“鄉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眮磉M行教學。讓學生多讀課文,抓住能體現鄉下人家獨特、迷人風景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在頭腦中想一想作者描繪的畫面,然后交流品味,最后再回到這條主線上來。這樣就使整個教學結構清晰、合理,教學過程流暢。
在執教完本課之后,我反思了一下,在實際教學中,基本上完成了預定設計,學生 能在老師的引導下談出自己的感受,但是班上的學生都是來自農村,而且他們很少有人走出這里,對于鄉村風光,他們早已經習以為常了,盡管這篇文章語言樸實生動,清新秀美,也不能吸引他們,學生交流時的方式、語言顯得單一,這也是我對學情了解不夠的原因造成的。其次學生的讀后感悟能力比較強,但朗讀再現的能力較弱。學生課文讀的很熟練,我自己的示范能力不好,找到班里讀書最好的學生示范的時候,很出乎我的意料,竟然一點情感也沒有,只是流暢的讀下來,這時,我不僅有些失望,也緊張起來,在引導下,能知道哪些詞重讀,但就是讀不出來。后來,我就硬著頭皮示范讀了一遍,讓學生齊讀時,有了那么一點點進步。座談的時候,聽學校老師講,他們平時都不訓練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也可能有聽課的老師,學生也放不開吧。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提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