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心比心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自主學習能夠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情感目標:1、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以愛換愛。
2、聯系生活經歷,有感而發。
能力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并運用在寫作中。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結合課文所寫的兩件事,體會將心比心的真正含義。
教學難點:聯系拓展閱讀資源,聯系實際生活,寫出自己對將心比心的理解和感悟。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的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教學策略】:
教學時我采用抓重點語句朗讀,體會,引導法,以生活實際熟悉的事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質疑,然后組織學生探究,朗讀,最后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 故事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在中央電視臺的黃金時段,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公益廣告,名字叫《媽媽,洗腳》,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故事。
師:看了這個故事你想說些什么?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也講述了兩個感人的故事,請看課題——《將心比心》。齊讀課題
師:你是怎樣理解將心比心這個成語的呢?這兩個心的意思一樣嗎?課文中誰將心比心,又是怎樣對待別人呢?讓我們帶著問題來讀讀課文吧!希望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從中受到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熏陶,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設計意圖】由直觀生動的視頻帶入課文,新穎,且激起學生的共鳴,讓他們在畫面中回味,激發學生興趣,在文中感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課題入手,讓學生先從直觀上淺談認識,再在學文中加深。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下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28頁
1.各自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課文寫了哪兩件將心比心的事?
過渡:其實阿姨幫奶奶開門和護士給媽媽扎針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可就是這樣的小事讓我們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也給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設計意圖】充分讓學生讀,在讀中自悟自得,他們會品嘗到成功的滋味;直插重點,學生既鍛煉了語言表達,又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結構,在頭腦中有了較清晰的印象,被這種情感染著,學文章中心一直也是暖暖的。
三、 感悟課文,品味語言
師:本文用《將心比心》做題目,那么文章中出現了幾句有“心”字的話。請同學們瀏覽課文,并在文中劃出,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生:3次(課件出示)
師:同學們讀的很仔細,找的很準確。
1.“聽了這件事,我的心溫暖了許久”,這是指哪一件事啊?阿姨幫奶奶開門這個故事,使作者的心溫暖了許久,讓我們也一起體會那些令人感動的場景吧。請同學讀一讀第一個故事,并想一想,畫一畫哪個畫面打動了你?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小組討論,談談你的感受。
學生匯報:
(課件)“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她跟上來才松手。”“我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這個畫面為什么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阿姨面對素不相識的老人,卻愿意為她推開大門,用手撐著,一直等到奶奶跟上來才松手。從小事可以看出阿姨是個懂得關心別人的人。
多么熱心,懂得關心別人的阿姨啊!你能把它讀出來嗎?
(2)阿姨看到了老人不由的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她都愿意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去關心別人。
(3)當阿姨看到了奶奶,她不由的想到了自己年老的母親,將心比心,因為她希望——“我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當奶奶向她道謝時,她只是輕輕地說:“我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為她開門。”
師:是呀,奶奶的年紀很大了,還要開那么沉重的大門,對她來說真的很難,而阿姨這是伸出關愛之手,她可真是個有愛心的人,所以她一直等到奶奶跟上來才松開手。
奶奶得到了這位阿姨的幫忙,她做了什么?阿姨又是怎么做的?
師:誰都有遇到困難的時候,誰都有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那這個時候,我們該做些什么呢?
師:當你為別人打開一扇門的時候,別人也為你打開一扇門,文章中僅僅是指的門嗎?這并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扇門,而是愛心的門,打開心靈的門,正是這樣的故事,我的心溫暖了許久。“許久”這個詞,我們還可以用什么詞來換換?
總結:她幫助的不是自己的親人和朋友,而是一位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啊,這位阿姨的行為,這種純潔的愛讓作者有了一種暖暖的感覺,令你沉浸在溫暖之中是嗎?并深深地印在作者的記憶里。
【設計意圖】通過讀、悟、議、再讀,讓學生多次走入文本,與文本進行對話,通過過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人物的感情。
2師:還有一件事,讓作者的心不僅充滿了溫暖,還覺得幸福,在護士給媽媽扎針這個故事中又有哪些場景讓你感動,小組交流,談感受。
(1)“一天……第三針果然成功了”
(那么在護士扎針的時候,文章對作者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等方面進行了怎樣的描寫?小組討論,結合人物的細節描寫談談自己的感受)
生:平靜的眼神,注視著;輕輕地;不要緊,再來一次
師:年輕的護士為母親扎了兩次都沒成功,針眼處都鼓起青包。假如是你,看見母親這樣,你會做些什么,想些什么呢?
師;難道母親不疼嗎?母親完全可以因疼痛而埋怨或是責備,但母親為什么還那么“平靜”?
師生:所以她說道:“不要緊,再來一次。” 這簡短的一句話,是簡簡單單就能說的出口的嗎?為什么讓你感到不簡單?母親沒有抱怨,當年輕護士為母親扎了兩針卻沒扎進血管時,母親鼓勵她——
當母親的手被扎的鼓起青包時,母親仍然鼓勵她——
有可能第三次第四次還是會失敗,她同樣鼓勵著——
這正是母親對護士的理解和寬容、鼓勵消除了護士的緊張。
(2)第三針果然成功了。此時此刻護士也長出了一口氣。母親的動作,鼓勵的話語,小護士也深深地感動了,所以她連聲說:“阿姨,真對不起。我是來實習的,這是我第一次給病人扎針,太緊張了。要不是您的鼓勵,我真不敢扎針了。”
生:她很有禮貌,很懂事,有一顆感恩之心……
師:是呀,這樣一件打針的小事,因為母親的寬容,母親的理解,使護士擁有了一顆勇敢的心,那她以后打針還會緊張嗎?這份成功,這份榮譽來源于母親的鼓勵,作者擁有這樣一位母親,她此時會有什么感受?
生:感動,感激,要像母親學習……
(3)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理解。
(生:媽媽很偉大……為了鼓勵護士,寬容、理解對方;考慮到自己的女兒,她是個好母親……
(4)看到眼前的一切,聽了母親的話,我的心里充滿了溫暖與幸福,一開始我的心情就這樣嗎?(不是。原來是抱怨的。)為什么現在會這樣呢?她想——
師;母親知道要想得到別人的寬容和鼓勵,就要自己先去寬容鼓勵別人。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她將心比心,以自己對別人的寬容換取他人對自己的寬容和鼓勵。她希望自己的女兒以后也能遇上這樣寬容的人。
所以聽了母親的話,作者的心里充滿了溫暖,充滿了幸福。
3 師:同學們,這一撇一捺的“人”字本就相互支撐。假如在生活中,我們都能理解、寬容與關愛對待一個個陌生人,那么我們的生活也就多了一些歡樂與和氣, 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輕輕的問候,一次緊緊地依偎,一聲深深的安慰。 都是“將心比心”的表現。
我們如果理解了阿姨和母親的話,肯定也會這樣想著:(出示:是啊,如果我們在生活中能將心比心,就會對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對孩子增加一份關愛,就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設計意圖】圍繞另一個中心,讓學生帶著問題再次走入文中,動手動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找到感動語句的同時,自己也深深被感動了,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四、回歸文本,自然拓展
1.(板畫出心,三十秒鐘沉浸)課文學完了,我們的心中一定不會是空蕩蕩的。
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事?你是怎么做的?
2.這就是我們每位同學的一顆滾燙的心,要在這顆心中裝入一個份量最重的詞,你會裝入什么詞?(幫助、關心、寬容、……)
4.結課:孩子們,讓我們彼此接納、將心比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吧。
5.最后送同學們一句話:
(出示:臺灣作家羅蘭曾經這樣說過:“如果每一個人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都能想到別人,后想到自己,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那么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的歡樂與和氣,而且可以減少很多悲劇和恨事。)
總結:在生活中我們要想“幸福之花處處開放,就應該學會將心比心,這樣我們才會享受愛與被愛的快樂與幸福。
【設計意圖】學生在受到精神熏陶,情操陶冶的同時,也能提升語文素養,進行有效的課外拓展與延伸會豐富學生的見聞,增加學生的積累。
五、作業設計:
在生活中, 你遇到過將心比心這樣的故事嗎?經歷了這件事, 你有什么想法呢?請你把自己的心路歷程記錄下來,與大家分享。
六、板書設計:
將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