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七月的天山》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七月的天山》節選自碧野的游記作品《天山景物記》,是一篇寫景記敘文。全文結構清晰,按照剛進天山、天山里面、天山深處的寫作順序,把天山充滿異彩的景物漸漸展現在讀者的面前。
本文在語言上也很有特色,較多地運用了比喻、對仗、排比、擬人等修辭手段,且多是長句子,使語言顯得生動形象、詩意盎然,讀來瑯瑯上口,富有節奏感,可以抓住主要的長句子,讓學生在反復讀議的基礎上背誦積累下來。
二、教學要求
1.認識8個生字新詞,能借助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2.體會并學習使用絢麗多彩的語言風格。
四、課前準備 查找有關天山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日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蒼蒼浮紫氣,天山真雄偉。陵谷分陰陽,不假皴擦美。初陽照積雪,色如胭脂水。”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瑰麗的詩句都是描寫哪個地方的景色的嗎?(天山)是呀,“天山”令人神往,今天學習一篇著名作家碧野描寫的有關天山的美文,讓我們隨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進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資料交流
讀課題,學生利用資料介紹天山,教師演示課件。
(三)初讀暢游
1.通讀全文,文中共描寫了幾個美麗的畫面?并給這些畫面加上小標題(雪峰美景、幽靜森林、繁花似錦)
2.讀讀課文,想一想這些畫面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安排的,并找出有關語句。(觀察點的移動,由山外到山里。)(如:進入天山”“再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四)細讀暢談
細細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了哪幾幅美麗的畫面,是如何把這七月的天山的景色具體形象地描繪出的?。
1.第二自然段——雪峰美景
展開討論:課文描寫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寫的?你為什么喜歡?
(寫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繪方法:
A.襯托,如:以藍天和云影襯托雪峰之高大、靜美;以溪流、游魚的活躍襯托天山的寂靜。
B.比喻,如:說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開的“白蓮”。)
C.讀一讀體會這些描繪方法的好處。
2.學習第三自然段——森林幽靜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點來寫的?
蜿蜒無盡——森林之廣大。
雪水漫流、馬蹄濺水——森林之悠閑、幽靜。
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森林之稠密。)
讀讀重點語句,體會“無盡的翠綠。像撐開的巨傘,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句帶的比喻的確切,用詞的準確。
3.第四自然段——繁花似錦
自讀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點進行描繪的?
描其色多—— “五彩繽紛”
繪其艷——“像……錦緞……霞光……彩虹”
顯其多——“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
夸其高—— “用不著離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
4.齊讀最后一段,進一步體會七月的天山之美。
(五)精讀品味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讀書匯報:把你認為讀得美的,寫得美的語段讀得大家聽。(每當學生讀后,引導大家品味,體會寫得精妙之處。如:動態描繪、色彩描繪、景物的形態描寫、比喻的確切運用等等)。
3.課外閱讀《天山景物記》
板書設計
4七 月 的 天 山
走進天山 雪峰 溪流
再往里走 森林
走進天山深處 野花
奇異風光天山景 生機無限七月情
第2篇:《七月的天山》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讀懂詞句的意思,積累佳句。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說出天山景物的特點。
3.能從作者的字里行間感受天山的美景,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1.掌握組織材料的順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襯等表現手法為講析重點,學習運用貼切、鮮明、生動的語言寫景狀物。
2.學習如何按照一定的順序把材料組織得井井有條。
教學準備
1.搜集天山的資料
2.課件
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進入情境
1.今天我們要學習第4課略讀課文《七月的天山》,讓我們跟隨作者走進新疆,騎馬上天山。在出發之前,我想先請收集到有關資料的同學來介紹一下你了解的情況。(學生介紹有關新疆和天山的情況)
2.老師也搜集了一些新疆和天山的風景圖片,想看看嗎?那就讓我們先睹為快!(播放圖片)七月的天山又會是什么樣的呢?讓我們一起打開課文,共同去感受吧!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學生自由地讀課文。
2.課文中出現了一些生字你認識了嗎?我想請同學們來讀一讀。(讀生字卡片:個別讀——開火車讀——齊讀)
3.讀課文中的一些詞語、詞組:
戈壁灘 炎暑 白緞 高懸的山河 飛瀉 閃耀的銀鏈
洄水窩 飲馬 俯視 五彩斑斕 白皚皚 重重疊疊
馬蹄 濺起 縈繞 五彩繽紛 綿延 矯健
4.通過剛才的初讀,七月的天山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從文中你看了些什么?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學生先在小組里交流,再請代表在全班發表看法,提出問題。
5.剛才同學們談了自己初讀的感受,也提出了一些不理解的問題,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再來讀課文,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獲。
三、細讀課文,品味感受
1.同學再讀課文,在讀中注意抓住作者觀察點的變化,可以用筆把這樣的詞語、句子勾畫出來。
2.誰出來把你畫的詞句讀一讀?(明確作者的三個觀察點:進入天山——在往里走——走進天山深處)
3.師:在天山不同的地方看到的景象也是各不相同的,請你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個景點細細地讀一讀,看看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組合成學習小組,一起學習自己喜歡的那一部分。
提示:①作者寫了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②作者是怎樣把景物具體、形象地描繪出來的?
4.分小組匯報學習體會,在學生匯報時師適時進行點撥。
根據學習提示,先說說自己學習部分作者描寫了哪些?給自己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5.匯報點評
進入天山——描寫了雪峰、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水景物。
感受:秋天似的涼爽。
再往里走——茂密的森林,細碎的日影和馬蹄濺起的水聲相映成趣。
感受:仿佛走進幽靜的密林。
走進天山深處——描寫了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點寫了五彩繽紛的野花。
感受:猶如走入了春天的花園。
6.重點體會以下句子。
①藍天襯著高聳的巨大的雪峰,太陽下,雪峰間的云影就像白緞上繡了幾朵銀灰色的花。
②融化的雪水,從高懸的山澗、從峭壁斷崖上飛瀉下來,像千百條閃耀的銀鏈,在山腳下匯成沖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拋,形成千萬朵盛開的白蓮。
③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④馬走在花海中,顯得格外矯健;人浮在花海上,顯得格外精神。
(這一句可做續寫練習,鞏固排比句式。)
四、感悟作者的寫法
作者是怎樣把天山的美表現出來的?
(修辭手法的運用,移步換景,條理清晰)
五、教學小結
作者筆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獨特,那么令人神往。
板書設計:
進入天山 雪峰 雪水
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 森林 日影 美
走進深處 溪流 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