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指導朗讀
句子二:在洞里走了一轉,覺得內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來進房子那么大。
(1)學生讀說體會
(2)圖文解說,理解“進”
(3)比較描寫內洞和外洞的句子,再次體會內洞的大。
句子三: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我順著他的指點看,有點兒像。
(1)學生讀說體會
(2)想象說話,理解“雙龍洞”名字的由來。
句子四:其次是些石鐘乳和石筍,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據形狀想象成神仙、動物以及宮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1)學生讀說體會
(2)出示圖片欣賞內洞奇特景觀
(3)指導朗讀
3.小結:作者在寫這篇游記時,將見聞和感受相結合,把各個景點的特點巧妙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仿佛我們也身臨其境,這種寫作方法真好用!
五、總結升華
1.學習過渡句,體會過渡句的作用
2.交流:游玩之后的感受
3.總結寫作方法
(1)按游覽順序記敘,恰當運用過渡句,使文章條理清楚,結構嚴謹。
(2)分清主次,抓住景物特點進行具體細致的描寫。
(3)在對景物的描寫中,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六、讀寫結合
學習文中的寫作手法,任選一題寫一寫。
1.以導游的身份向爸爸媽媽介紹金華雙龍洞的景色,并請他們提提意見和建議。
2.請以導游的身份寫出介紹金華雙龍洞的導游詞。
3.你曾經到哪里旅游過?選一處仿照本文的寫作方法,按照游覽的順序寫一寫。
教學反思
1.知識儲備不夠是導致本節課不成功的首要原因
知識儲備不夠,對學生啟而不發的現象束手無策,不善于引導學生換個角度思考問題。
知識儲備不夠,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寬和能力的提高已成瓶頸,只會就內容講內容,就問題解問題。
知識儲備不夠,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引導只能成為一句空話,怒其不爭的同時應該多多思考自身問題出在哪里,學生才是無辜的受害者。
2.備課不充分是導致本節課不成功的主要原因
備課不充分,對環節設計和小結過渡設想不周到,重復話語較多,條理不清楚,感覺亂糟糟的。
備課不充分,對學生知識的儲備了解不到位,總感覺學生應該知道的知識卻一問三不知,當然,也說明我們平時的積累太過無序和不務實。
備課不充分,對時間的掌控總是不樂觀,隨意性太強,前松后緊的情況總是發生。
備課不充分,錄課時間安排不合理,與大課間活動沖突,噪音過大,嚴重影響教師作課和學生聽課的心情和熱情。
3.學生的點滴進步是我永不懈怠的警示器
研讀《泥人張》一課時,學生不會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更不會批注。我不敢再松懈了,借用課文加以訓練,雖然批注效果還不明顯,但是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的意識有了,我比較欣慰。
課下交流時,學生能舉《珍珠泉》的例子和我討論溪流變化的原因,舉《頤和園》的寫作方法和我交流本課的表達方式,舉旅游所見和我分享溶洞的奇特美景,我甚是高興。
為了孩子,我們必須靜下心來,學習,思考,改變!
更多相關文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