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優秀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得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朗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得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一:以圖導題 ,理解題意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你對這幅圖的理解。
2:認真讀讀題目,說說你從題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題目點明了時間和地點)
3:你還想了解這首詩的什么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么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么?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4: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
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
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作記號。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后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
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
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 背誦,積累語言。
五:引導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先用學習《鄉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
2:小組內交流,教師知道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搜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理解課題:
1老師范讀《漁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
2你們了解詞嗎?試著說一說。
3簡介詞的內容。
4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作國小官,后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夫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二、 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3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4自由學習,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5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7教師小結:
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閑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三、 反復吟誦,感悟意境:
1教師范讀,再入意境。
2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
3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4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5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四、 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3默寫兩首古詩。
篇2:四年級下冊《古詩詞三首》優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四年級下冊第一課《古詩詞三首》中的三首詩詞都描述了祖國的山山水水,表現了是人對山水的熱愛,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獨坐敬亭山》描寫孤獨的李白在敬亭山下的感受;《望洞庭》中詩人劉禹錫描述了美麗的洞庭湖的景色;《憶江南》的作者白居易描寫了江南的美好風光。
教學目標:
1、會認識生字、會寫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2、會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獨坐敬亭山》。
3、會通過看注解,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教學重點:
重點品味詩句,背誦古詩,積累語言。體會詩人孤獨寂寞之情。
知識鏈接:
《獨坐敬亭山》這首詩是李白天寶十二年(公元753年)秋游安徽宣州時所作。當年,詩人被迫離開長安已整整十年,世態炎涼,長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飽嘗了人間心酸的滋味,孤舟之感倍生。詩人通過對敬亭山的描寫,抒發了因懷才不遇而產生孤獨寂寞的感情,也正是詩人投身到大自然懷抱,以山為伴,尋找安慰的真實寫照。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課前互動: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出示李白圖片)認識李白簡介。討論匯報自己對李白了解多少。
開始今天的學習之前,讓我們一起先回顧一下以前學過的李白的詩。
幻燈片展示《靜夜思》、《望廬山瀑布》《贈汪倫》。學生朗讀之后,教師小結從三首詩中感受到:思念家鄉的李白,熱愛山水的李白,對朋友有情有義的李白。
再次仔細朗讀今天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準備好了,就開始上課。
一導入新課,檢查預習
1、老師看見了大家十分自信的笑容,相信這節課我們能夠一起快樂的學習。讓我們用最自信的語氣讀今天的課題,1、《古詩詞三首》。
2、認真預習才能更好更快的學習課文。在課前預習中,你-------(幻燈片出示檢查預習1、你讀準字音,讀通順詩句了嗎?)有誰不怕老師的檢查。請同學們推薦三位讀書好的同學分別讀三首詩詞。提醒其他同學認真聽,給他們挑點毛病。
3、學生評價。
4、課件出示檢查預習2、你通過注釋理解了哪些詞語或句子的意思?
5、你有不理解的問題嗎?(學生質疑)
二、學習生字詞
更多相關文章: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