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大自然的啟示
“打掃”森林
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剛上任,就下了一道命令:把森林“打掃”干凈。
護林工人只好照著他的命令去做,把灌木統統砍光,把雜草統統除盡,連地上的枯枝爛葉也不放過。森林面貌頓時改觀了:林子里又寬敞又潔凈,連一根雜草也沒有。林務官看著,心里美滋滋的。
不想森林卻從此遭了殃(yāng)。幾年過去了,橡樹和菩(pú)提樹的葉子越來越少,光禿禿的像一把把掃(sào)帚(zhǒu),有些樹木甚至干枯了。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是林務官異想天開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
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枯枝敗葉,看起來是臟東西,其實,它們腐(fǔ)爛之后,變成了腐殖質,能增強土壤(rǎng)的肥力。它們還是一些小動物的食物和隱蔽場所。矮樹叢也是許多動物棲息的地方。森林里的灌木和野草多了,昆蟲、鳥類、獸類也就多了。許多動物以植物為食,像甲蟲和毛毛蟲吃樹葉、嫩枝,而鳥兒在矮樹叢里營巢,捕食森林里的害蟲。
林務官把灌木叢砍了,把野草鋤了,鳥兒飛走了,森林里的害蟲就逞(chěng)兇啦。它們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樹木進攻,吃樹葉,咬樹根,鉆樹心。沒有天敵來制服害蟲,樹林就漸漸給毀了。
人類的老師
人類自古就想能像鳥兒一樣飛上藍天。科學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于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二三十年以后,由于飛行速度不斷提高,經常發生機翼(yì)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過了許多年,人類才找到了防止這類事故的方法。其實蜻蜒早就解決了這個問題。每只蜻蜒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lüè)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動的關鍵(jiàn)。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啊!現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飛機。
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船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而有圓圓的大頭的鯨(jīng),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這是什么原因呢?科學家仔細研究了鯨,發現它的外形是一種極為理想的“流線型”,而“流線型”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后來工程師設計船體時模仿鯨的形體,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到大自然能給人類警示和啟發,激發閱讀仿生學等科普讀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蝙蝠和雷達》一課讓我們了解到:人類在蝙蝠夜行本領的啟示下,發明了雷達,使飛機能在茫茫黑夜中安全航行。是的,大自然不僅風光無限,而且是“人類的老師”,既給了我們許多的警示,又啟迪了人類的智慧,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的啟示》這篇課文,去獲得新的認識吧。
二、閱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2.出示生字詞,同桌兩個互讀。
3.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運用一定的識字方法準確認讀。
殃 帚 腐 壤 翼 略 鍵 鯨
不折不扣 枯枝爛葉 異想天開 機毀人亡 輕而易舉
引導學生自主識記形聲字:“殃.腐.翼.鍵.鯨”等,讀準后鼻音“殃.壤.鯨”。
3.默讀課文,說說每篇短文主要講什么?分別從文中找出一句話概括文章的內容。(是林務官異想天開的命令給森林帶來了災難;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三、了解內容,自主探究
1.再讀兩篇短文,哪些句子給你啟發,在文中畫出來。
2.交流匯報,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
出示重點句,小組合作探究大自然中的事物是怎樣相互聯系的。
(1)“原來,大自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聯系的。這樣,才能保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2)“現在,飛機設計師注意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飛行的情形,研制出了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飛機。”
(3)“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啊!”
6.說說自己的體會,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這句話。
7.小結學法:①劃出感受深的語句寫批注,②相互交流,得到了關于大自然的啟示。
四、小結
談談你學完本課的收獲。
(今天我們通過學習第12課,明白了人與大自然應和諧相處,虛心地向大自然學習,就能從中得到啟發)
五、拓展延伸。
1.認識仿生學。
2.大自然給我們許多啟發,你能說一些有關這方面的例子嗎?
六、布置作業
板書記計:
大自然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