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啟示》說課稿
一、說教材。
《大自然的啟示》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有兩篇科普小短文組成!洞驋呱帧分v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從前德國有個林務官,一上任就命令護林工人把森林里的灌木、雜草、枯枝爛葉砍光除盡,結果此舉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好心辦了壞事,把森林漸漸給毀滅了!度祟惖睦蠋煛范绦《殖錆M趣味,通過生動的事例,介紹了科學家從蜻蜓、鯨等動物身上得到啟示,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告訴人們要利用大自然的規律,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大自然,為人類服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認識8個生字。
2、朗讀課文,把握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認識大自然能給人以警示和啟發,學習用聯系的眼光認識自然界。
3、激發閱歷仿生學科普讀物和探究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了解每篇短文的主要內容,并從中受到啟發。
二、說教法:指導學生自學。
三、說學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四、說教學過程及設計理念:
(一)復習導入
以本單元學過的課文給我們的啟示導入新課,并指出與其它課文的不同,有小標題。
(二)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兩個小環節,即:
1、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同桌檢查生字詞。
2、快速瀏覽課文,這兩篇課文各講了什么內容?目的在于讓學生把課文讀通順,并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概括出課文內容。
(三)抓住重點,合作探究。
因為這是一篇自讀課文,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的意圖是指導學生自學,所以我讓學生根據自學提示,先自主學習,有不懂的地方在小組內交流、討論自己的看法。在匯報時有說不好的地方我適當點撥、指導,在匯報感受深刻的句子時,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或結合搜集到的資料談體會,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并根據學生的匯報隨機指導朗讀。在學生體會了重點句后,我又讓學生比較兩篇短文的異同,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
(四)整合知識,深化認識。
在這個環節中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景:假如這兩篇短文的主人公——林務官和科學家們應邀參加中央電視臺的《人與自然》欄目的節目錄制,面對鏡頭,他們分別會說些什么?目的在于拓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對兩篇短文的主人公再認識,深化文章主題。
(五)板書設計
板書以兩篇小短文的標題,概括出了主要內容,無知違背、認識利用(自然規律),違背就會受懲,利用就會受益,簡單明了,也富有概括性。
《大自然的啟示》教學反思
《人類的老師》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發現該課文不光告訴了我們許多科學的知識,使我們明白了大自然中的生物是我們人類的老師,在不斷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生物為我們人類帶來了智慧,從鳥兒飛行得到啟示,發明了飛機;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雷達;從車前草身上得到啟示,設計建造了螺旋型的樓房……這一個個鮮活的事例,震撼著學生的心靈,也啟迪著孩子們的智慧。
如果學習就此打住了,那么這課堂溫度就不可能再上升了。于是,我補充了一則課外的“大自然的啟示”,要讓孩子說說人們從“誰”的身上得到什么啟示。一聽完,學生就爭相回答:“人們從響尾蛇身上得到啟示,發明了仿生紅外線和空對空響尾蛇導彈。”
我又稍稍添了把火,盡量讓水沸騰起來:“用我們的眼睛去觀察,用我們的大腦去思考,我們一定會發現更多。請同學們自己去發現吧,‘大自然的啟示’可說是無處不在啊!”此時,學生踴躍舉手發言,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有的學生還突發奇想,如由荷葉想到了傘,由冰想到了玻璃,由蜻蜓想到了小型直升機,由壁虎想到了粉刷個人使用的“吸力鞋”……
我認為這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了解自然的興趣,讓學生學會了留心觀察自然,學會了從自然界的生物身上獲得發明、創造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