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教學設計與評課稿

發布時間:2017-12-21  編輯:林儀 手機版

  3、關于“超聲波”課文是怎么具體描述的?請再讀一遍紅色的部分,邊讀邊想:加上紅色的句子有什么好處?

  4、師小結

  5、為了說清楚“超聲波”,課文用了對比和比喻,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可以運用。板書:對比比喻

  6、是呀!經過重重困難,科學家終于揭開了蝙蝠夜里飛行的秘密,發明了( )并運用到()。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7、課文學到這里,現在能自己解決課前提出的那個問題嗎?蝙蝠和雷達之間有什么關系?如果你能把下面三句話補充完整,蝙蝠和雷達的關系你就明白了。出示課后思考題。

  8、孩子們齊讀這三句話。

  (反思:基于我這節課的指導思路是:讀寫結合,學以致用。所以在學習課文的四部分時,我緊緊圍繞本文的寫作特點入手,通過反復誦讀,靜心默讀;品詞品句,咬文嚼字;圈點批注,刪減對比;課外擴展,遷移寫作這四種教法,感受課文的寫作特點,品味科普性短文的語文味。)

  四、小結全文,讀寫結合。

  1、小結板書:今天我們學習了——,通過學習明白了蝙蝠與雷達的關系。請孩子們翻到課后的資料袋,一起讀一讀。

  2、請你根據資料袋給出的例子以《青蛙和電子蛙眼》為題,1、2組同學仿寫課文第三部分:揭開秘密;3、4組同學仿寫第四部分:發明創造。注意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設問、用詞準確、對比、比喻。

  3、學生寫作、巡視指導。

  4、投影講評。(重點關注設問、對比、比喻是否運用)

  5、結束語,板書:科學創造奇跡

  (反思:小結是為了更好的運用,根據本文的重點難點,我讓學生根據資料袋中的知識仿寫課文7、8自然段。當然,示范是做好的老師,我預先寫好了作文開頭,降低了難度,也提高了孩子們寫作的興趣。不過在這個環節,個人認為講評不夠到位,在講評方式的多樣性上期待在座老師的指點。)

  《蝙蝠和雷達》評課稿

  在本次教學行動周中,我聽了劉金和陳春花老師執教的《蝙蝠和雷達》一課,《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知識性很強的科普性說明文,內容相對而言比較枯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兩位老師在課堂中予以學生充分的學習空間,通過小組討論、尋找關鍵詞句、完成填空練習等形式化解教學難點,給孩子提供學習的階梯,幫助學生理解蝙蝠和雷達之間的關系。教學目標清晰,重點突出,課件設計合理。

  第一節課

  作為一名年輕老師,我覺得劉老師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最讓我受益的是,劉老師不是以教給學生多少知識為根本目的,而是注意教給學生一些學習的方法,注重了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劉老師的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

  一、利用板書,突破重難點。

  蝙蝠探路的方法和雷達的工作原理之間的聯系是課文的重點,也是課文的難點所在。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張老師采用了貼卡片,直觀地顯現蝙蝠夜間飛行的特點,這樣的板書,形象地、概括地展示了蝙蝠夜間飛行的奧秘。用圖示形象而逼真地標明蝙蝠怎樣探路夜飛,使學生能看出蝙蝠的嘴能發出超聲,耳朵能接收超聲的這種特殊本領,從而進一步明確“配合”的重要。接著運用上面所學到的知識規律自己練習貼出雷達的工作示意圖,學生很容易地就明白科學家是怎樣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雷達的,再借助這兩份示意圖,找出它們之間的相似之處,化難為易。

  二、注重課外延伸

  本課第一次讓學生接觸到仿生學的知識,該科學領域是極其寬廣的,因此在教學本文內容后,劉老師讓學生交流所收集的有關仿生學的資料。例如,人們根據烏賊噴水的原理,發明了噴水船;根據海蜇的游動,發明了風暴預測儀;根據蝴蝶的外表特征,發明了迷彩偽裝……使學生對人類模仿動物進行創造發明有了更深的了解。劉老師的這一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了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三、多層次、多回合、大面積的語言訓練,積累和運用課文語言

  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閱讀面廣,在語文課上樂說善思,有強烈的表達欲望。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我讓學生大面積的練說,如三次試驗的過程,劉老師讓學生在默讀的基礎上,用“因為……所以……”句式分組說試驗。既注重了面向全體學生,又注意了說的層次性,幫助學生積累課文語言。

  第二節課

  陳老師執教《蝙蝠和雷達》這一課,讓我們感受到了新課程理念下新課堂的精彩,整堂課,教師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引與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我認為陳老師的課有以下特色:

  一、滲透學法,形成能力。

  本組課文的教學要求是閱讀課文,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了解大自然給人類的啟示。陳老師在學習完課文后,以“科學家通過 揭開 ,發明 解決 ”的句式幫助學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寓學法于教學之中。

  二、課外延伸,超越文本。

  課終結前,教師學生上臺展示、交流課外搜集有關仿生學的內容。既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能力,拓寬知識面,又激發學生對仿生科學的興趣。課終了,而意未盡……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入體會課文內容:

  在深入理解課文本內容之后,學生對仿生學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陳老師又鼓勵學生當一回作家,仿照課文1、2、7、8自然段的寫法,以青蛙和電子蛙眼為題指導學生練筆,按照“提出問題──揭示秘密──發明創造”的順序,以課文為范例,進行讀寫的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以上是個人的一點看法,不妥之處,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


更多相關文章:

1.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積累·運用四》教學設計

2.

3.人教版四年級下《丑菊》教學設計

4.四年級語文下冊《鄉下人家》教學設計

5.四年級下冊《尊嚴》教學設計

6.四年級下冊《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

7.四年級下冊《觸摸春天》優秀教學設計

8.四年級下冊《將心比心》教學設計

9.人教版四年級語文下冊《花的勇氣》教學設計

10.四年級語文下冊《萬年牢》教學設計及反思


相關推薦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本久道综合久久婷婷婷婷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 未满十八免费在线中文字幕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 亚洲欧美另类图片区综合区 | 欧美亚洲日韩偷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