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交流資料,明確學習任務。
老師:(板書“七月”)看到“七月”以同學們的生活經驗,大家聯想了什么?
學生:我想到了烈日當頭。
學生:我想到了暑假的酷熱。
老師:是啊,在我們這里驕陽似火、酷暑難耐的時候,有一個地方卻清新涼爽如秋天,姹紫嫣紅如春天,知道老師說的是什么地方嗎?(師板書“天山”)
老師:對于“天山”大家了解多少?
學生:我知道天山在新疆。
學生:我了解到天山是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新疆中部,西端伸入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全長2500千米,寬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約5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為7435.3米,峰頂白雪皚皚。
學生:我還知道天山博格達峰上的積雪終年不化,人們叫它“雪海”。在博格達峰的山腰上,有一個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約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鏡子。潔白的雪峰,翠綠的云杉倒映湖中,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相傳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來到這里,王母娘娘就在這里設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稱“瑤池”。現在這里已成為著名的旅游勝地。
老師:看來大家對天山的了解還真不少,因為天山景色獨特迷人所以唐代大詩人李白曾寫詩贊美說:“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清代詩人洪亮吉也曾寫到:“地脈至此斷,天山已包天。明月何處棲,總掛青松巔。”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天山是那樣令人向往,著名作家碧野筆下的天山又是怎樣的風光呢?就讓我們跟隨作者的筆觸,一同走入七月的天山去看一看吧。
老師:學習課文之前先來看看課前的導語,誰來讀讀?
老師:導語給我們什么學習要求?
學生:第一個要求是“閱讀課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寫了那些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
學生:還有一個要求就是“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課文。
老師:要想理解課文內容,先要怎樣?
學生:先要讀課文。
老師:對呀,熟讀百遍,其義自現嘛!先請同桌“我指你認”檢查一遍生字認讀情況。
老師:課文能讀通順?先練一遍吧!
學生:(異口同聲)不用……不用。
(師指名分段讀課文)
老師:課文讀得真好,預習時同學們一定下了很大功夫。我想在預習時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收獲,也遇到了不少疑問,下面就請大家談一談,大家一起來分享你的收獲,解決你的疑問。
(交流,重點理解詞語)
三、自讀自悟,抓住景物特點,品味語言精妙。
老師: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依照你的讀書經驗,在深入理解課文之前,應先弄清什么?
學生:我認為應先弄清作者的游覽順序。 老師:那好,請同學們?yōu)g覽課文,看看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學生: 是按“走進天山→再往里走→ 走進深處”順序寫的。
老師:你真會讀書!作者很顯然是采用了移步換景的方法,按游覽順序描寫天山之景。那么,課文究竟描寫了那些景物,突出了景物的什么特點?這是導語里提出的任務,靠自己的力量能解決嗎?
學生:能。
老師:請大家圍繞導語提出的問題,自讀自悟或小組合作來讀書吧!
(生帶著問題讀書)
老師:我們先來看第二自然段吧。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寫了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學生:雪峰,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水。讀了這段話我仿佛見到了寂靜的天山,又是充滿生機的天山。
學生:我仿佛走進了一個寂靜的清涼世界。
老師:是啊作者筆下的天山之夏及其景物,是那么獨特,那么令人神往。正像剛才同學們說的,這是一個寂靜的,又是充滿生機的地方。作者還寫了那些景物?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學生: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主要寫了原始森林。
學生:我從“蜿蜒無盡、密密的、重重疊疊”等詞語看出森林很茂密。
學生:“騎馬穿行林中,,只聽見馬蹄濺起漫流在巖石上的水聲,使密林顯得更加幽靜。”這句看出森林很幽靜。
老師:體會得真好!以動襯靜的寫法在這里體現得很好。一起讀讀這句話,讀出自己的體會。
老師:誰還想談?
學生:我認為第四自然段主要寫的是花。
學生:“像織不完的錦緞那么綿延”不僅寫出了花很多,而且寫出了花很鮮艷
學生:“像向天邊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絢爛”也寫出了花得鮮艷。
學生:“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
“用不著離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這些詞語可以看出花又高又多。
五、品味語言,積累語言。
老師:課文作者移步換景,抓住天山眾多景物的代表:水、林、花為我們展示了天山獨特的迷人的風光。我們常說閱讀是和文本對話,也是和作者對話,那么,大家讀了這么長時間書了,能體會出作者觀景和寫作時的心情么?
學生:我認為作者非常高興。
學生:作者非常喜愛天山的美景,所以寫文章贊美它。
學生: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
老師:體會得好極了,我們常常將優(yōu)美的風景稱作美景,漂亮的人稱為美人,按照這個邏輯,大家推測詞語精美、華麗的文章我們可以稱作——美文
老師:這是一篇美文,作者用精當、優(yōu)美的語言為我們呈現了我們一輩子也難見的美景,值得我們學習么?
學生:值得。
老師:大聲讀文,找出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讀給大家聽,并將你的感受與大家分享交流。
(生品讀背誦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