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一
《蟋蟀的住宅》選自小學課標人教版第七冊的第二單元,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對于四年級的學生,課文內容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課之前,我進行了大量的準備:查找課件,尋找相關資料,準備教學流程,可謂費盡了周折,我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充滿了期盼,卻忽略了我最應該關注的群體——學生。上完之后,效果卻令人失望,因為整個課堂氣氛太過沉悶。面對此種結果,我靜下心來尋找根由。哦,我沒有把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
這節課,留給我的啟示很多很多:
(一)、課前預習必須到位,才能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流程的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當前學習狀況。這堂課前,因為我認為這篇文章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即使他們預習不好,也不會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我只簡單地布置了預習任務——讀五遍課文,疏通文章的字詞,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可我并沒有認真地落實。結果,上課時,讓學生去選擇蟋蟀的住宅在北岸還是南岸時,當教師尋問可以從哪個自然段尋找到相應的幫助時,積極參與的同學很少。當學生選擇好后,讓學生體會“隨遇而安”、“慎重”的含義時,主動回答的學生也不多。若上課前教師把預習落實到位,這樣的局面必然不會出現。課上到此,教師似一只折翅的鳥兒,早已無法飛翔。
(二)、學習方式必須多變換,才能激發學生潛力。語文新課標指出“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發揮主體作用,主動參與教學,讓學生培養學生[此文轉于www.77xue.com網 www.77xue.com]分析、綜合、應用、實踐語言的能力。這堂課中,教師利用flash課件帶學生去蟋蟀家做客,讓學生根據文章內容說出蟋蟀住宅各部分的特點時,我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然后進行匯報。后來,進行“做導游”這一環節時,我又采取了這種探究方式。這種探究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加強合作意識,但也會削弱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讓學生養成依賴的“惡習”。若對第一個教學環節采取獨立思考的學習方式,可能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更好,教學效果也會更好。正是學習方式的單一,使得學生的思維受到了束縛,教師的拓展受到了限制。
(三)朗讀形式應多樣性,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情。語文新課標指出,語文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讓學生享受語文,讓閱讀成為一種對話,讓表達成為一種傾訴,讓思維成為一種習慣。在教學這篇課文,為了讓多數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我多次采用了全班齊讀這種形式,而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感受,很少采用另外一些閱讀形式,如,分組讀,個別讀,賽讀,范讀,使得學生的情感體驗受到了壓制,讓他們內心的那種驚嘆,那種驚訝無法呈現,可謂一大憾事。如果,在朗讀這一過程中,注重學生情感的激發,最后,讓學生談參觀完蟋蟀住宅后有什么感受時,必然會水到渠成,答案也會精彩紛呈。
一堂課留給我的思考很多,但這些思考也必然激勵我不斷前進。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教學反思二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一篇觀察筆記。作者懷著對蟋蟀的喜愛之情,用擬人的手法,具體介紹了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修建住宅的經過。對蟋蟀的吃苦耐勞和不肯隨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贊許的。學習這篇課文,在讓學生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同時,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達方法,并注意把這些方法運用到習作實踐中去。要讓學生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激發學生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富有情趣的語言來表達的。
法布爾的文章三年級的時候學過一篇——《蜜蜂》,也是講他對動物的觀察,發現蜜蜂有一種特殊的本領!贊美蜜蜂具有的一種能力。
而對這課,我讀著課文,從局外的人,局內的人,老師的角度,學生的角度,突然發現自己的大腦呈空白狀態。我不知如何入手,這篇課文的切入口在哪里?
本想把“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作為文章的切入點,但這樣一來就需全篇解讀文本,不僅要去感悟選址的慎重,住宅的特點,還有修建的艱苦,在第一課時顯得量上過大。該從哪兒入手呢?還是從題目中的住宅入手吧。
1、引題設法激起孩子的學習興奮點,利用動物和人類的“住宅”的聯系及區別,引起孩子的學習興趣。說說動物住處的稱呼,讓學生在拓展中積累,在比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
2、從“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并適時地進行擬人句的學習,這其實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僅是科學說明文同時也是一篇優秀的文學作品的地位。而我則顯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為這語言乍看平實,其實是涵蓋著作者濃濃的情懷。當學生找出擬人句時我沒有重點地來指導朗讀,失去了很好的語感訓練機會。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學,我一定要加強對感情的體會和朗讀指導,使學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學習觀察,潛移默化地受到熱愛自然的教育。
3、課堂總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為了實踐“優化課堂作業時間”這一主題,我也有意識地把作業引入課堂,如字詞鞏固、課文填空,努力想實現“實在、扎實”的課堂教學,卻因占據的時間久而匆匆帶過。
4、讓孩子成為蟋蟀住宅的開發商,是受鄭老師提供的“廣告詞”的啟發,覺得這樣一來可對蟋蟀的住宅特點有更深的認識,也把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帶入課堂,實現語文與生活的銜接,語文與實踐的融合。因為曾學過“鳥的天堂”一課,曾有過寫“導游詞”“廣告詞”的練習,也想把這一活動走向深處,可因為時間的關系,而沒有在課堂上開展。不過提供的兩篇范例倒給學生很好的啟示,讓很多學生在擬寫廣告語時又有了新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