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默讀的訓練應十分關注。
2.繼續訓練學生閱讀能力。
如: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抓關鍵詞句體會表情達意的作用。
3.訓練學生閱讀方法的習得。
如:1)抓住過渡句、中心句進行閱讀的方法;抓住點明主旨的句子;對關鍵詞句進行體會理解的方法(《頤和園》中的“滑”字的體會);結合生活,結合經驗進行理解的方法;
例:以下的課文中都有中心句,《觀潮》《火燒云》《白鵝》《貓》《頤和園》《秦兵馬傭》《搭石》《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呼風喚雨的世紀》
2)邊讀邊想畫面;角色換位體驗;先把書讀薄再讀厚(培養抓關鍵語句的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要注意不斷地總結閱讀方法,并在其他課文中進行演練,逐漸培養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
4.讀寫的訓練──讀寫互促
如:1)教材中的小練筆:《去年的樹》“對鳥兒說的話”《頤和園》的小練筆;《搭石》“平凡事物中的美”;《呼風喚雨的世紀》“記錄整理長輩對科技發展變化的認識”;《小木偶的故事》的續寫。
2)將讀課文的感受、受到的啟示轉變為書面的表達,會使學生的認識得到深化。教學中,我們可以利用教材設計,如:《跨越海峽的生命橋》“他們相遇會說什么”;《那片綠綠的爬山虎》“交流寫作文和改作文的體會”;《卡羅納》文中的啟示;《跨越海峽的生命橋》可以將感受凝練成一句話或制一張親情卡寫下感受;《巨人的花園》從童話中懂得了什么?《幸福是什么》將對幸福的理解概括寫下來。
3)對課文中空白之處,可以進行延續、補充。
《那片綠綠的爬山虎》課文結尾“他忘不了什么?”
4)可以對典型的句式進行仿寫,但最好能與課文的理解和深化相結合。
《巨人的花園》中“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還可以加“喚來春天的是”
5)批注的指導:(理解的、感受的、質疑的)
比如:質疑類的批注,教師要關注學生對問題的表述是否清楚?
至于旁批,教師則可以引導用關鍵的幾個詞語進行概括,這樣言簡意賅,節省時間,也不至于打斷思路。
6)對課文中關鍵語句的理解,不要停留在口頭的表達。重要的句子不防讓孩子動筆寫一寫。
如:《鳥的天堂》《長城》等文中對關鍵句子的體會,可以轉換。
5.搜集和處理信息資料的能力:
1)教材中要求搜集的資料:錢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圖片;長城的圖片;表達情感的古詩詞;關于恐龍的資料;
2)利用課后的資料袋,培養學生的篩選信息,為自己的理解所用的能力。
3)關注課外搜集資料的有效性:一方面,對學生搜集到的材料反對不經過篩選就直接拿到課堂上進行交流,要引導學生對已有的材料進行整理和吸收,讓交流的內容更有情感和溫度。另一方面,要學會分類,并能與相應的內容結合進行補充,逐漸讓材料為我所用。
6.關于略讀課文的教學:
教材的編排目的:
1)有的是為了豐富對主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