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備課時,要充分設計好分析課文時的問題,即要鼓勵學生讀文,又要教學生分析概括的方法。
這是對本課的反思,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學反思【3】
我在《飛船上的特殊乘客》這篇略讀課的教學時,努力找準切入點,略中求精;抓住語言文字特點,讀寫結合;激發閱讀科技文章的興趣,適時布置課外閱讀作業,引導學生遷移略讀方法,以期達成略讀教學目標
一、略中求精,找準切入點
我在教學《飛船上的特殊乘客》一課時,采取了聚焦策略,從種子的變化切入,展開教學。導入課題后,通過朗讀課文中一段文字“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我國成功進行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想。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刺激學生的閱讀欲望。從此聚焦種子的變化,讓學生通過默讀找出課文哪里讓你感受到種子的變化,劃出相關的句子。
二、讀寫結合,體會寫法特點
周一貫先生多年前就指出:在語文課上,不能“君子動口不動手”。動筆寫一寫,在客觀上能迫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不至于課堂上成了老師和部分學生的熱鬧對話。
在課堂上,尋找語言文字的點,適時引導學生進行仿寫訓練,讀寫結合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即使在略讀課文教學,我也盡量抓住機會讓學生課堂上有機會動筆。仿寫訓練點的尋找,要整合整個單元的單元主題與教材特點。《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四上第8單元的第四篇課,這個單元的學習主題是:“科學技術的發展”。這個單元共選用了四篇說明文,這《飛船上的特殊乘客》之前,有兩篇精讀課文和一篇略讀課文。說明文說明方法的學習與運用,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
因此,我在最后一個環節出示:“我希望帶著的種子上太空,培育出新的太空,太空的特點是。”引導學生用上課文中的說明方法,寫一寫“新型太空種子的魔力”,水到渠成地完成句式的填寫。
三、拓展遷移,激發閱讀興趣
如果把閱讀比作開車的話,那么課堂內的閱讀是開車考駕照的訓練場,課外閱讀就是“公路上的自由行駛”了。如果說精讀課是嚴格規范的訓練場的話,那么略讀課就是“依路而建半開放的訓練場”了。為課外閱讀引路,最后目標也指觀獨立完成的課外閱讀,才是閱讀教學的主旨。大量的行駛經歷,才能形成高超的開車技術,閱讀也不例外。
本篇課文的教學激發了學生探究太空的欲望和閱讀科普文章的興趣,教學結束時適時地為學生提供參考的書目,引導學生課外閱讀選讀課文《人造發光植物》等文章,上網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課外閱讀作業把學生引向了課外閱讀的公路上,讓學生課內的學習有了操練的地方。
四、不足之處
經過一節課的教學,我認為學生配合十分好。課堂也很熱鬧。但是略讀課文中需要精讀的點要更突出,更集中。這個點的確定,就成為略讀課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而我的教學設計欠一個集中的“點”,經教研組教師的討論,認為應該圍繞“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進行,這樣的課堂就不會這么散。此外在切入重點句段時,多為學生創設親近文本時機做得還不夠,今后在略讀課文的教學上,還需努力做到略中有精,精中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