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很美,生機勃勃,蓬勃的生命力。
師:這是一種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作者借生機勃勃的爬山虎,表現出我受到葉老鼓勵后興奮、激動的心情,充滿了從事文學事業的信心。
(2)出示第二處:落日的余暉染紅窗欞,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的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映在客廳的玻璃窗上,不停地搖曳著,顯得虎虎有生氣。
師:這一句你發現了什么?
生:“院里那一墻的爬山虎,綠的沉郁,如同一片濃濃的湖水”也是比喻句。(把一墻的爬山虎比喻成一片湖水)
師:這次寫爬山虎和之前有什么不同?用一個詞來說?
生:綠的沉郁。
師:為什么會有不同?
生:心情不一樣了。
師:我們往前看,找一下答案(他親切之中蘊含的認真,質樸之中包含的期待),是葉老對他深深的期待。你覺得葉老會說些什么?
生自由發揮。
師:這次做客,讓作者對葉老有了怎么樣的了解?
生:葉老先生是一位人品與作品都堪稱楷模的大作家。
(3)出示第三處: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總是那么綠著。
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表面上忘不了那一片綠綠的爬山虎,實際上忘不了人品和作品都堪稱楷模的葉老先生。)
三、讀寫遷移,以寫促讀
1、正是因為葉圣陶先生為肖復興修改作文這件事,對肖復興的成長影響很大,后來他發奮學習,勤奮寫作,終于成為當代又名的作家。對此,你有什么想法呢?寫一些。
2、肖復興沒有忘記葉圣陶先生對他的教誨,沒有忘記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那一份情濃縮成一聲深情的感激,和一份永遠抹不去的回憶。讓我們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課外拓展,形成能力
用本課學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自己的小作文。
四年級上冊語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教學反思
我執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這篇課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了紀念葉圣陶先生寫的回憶文章,回憶1963年葉圣陶先生給
“我”批改作文,并請“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淺的成長經歷,表現了葉圣陶先生對文一絲不茍、對人平易真誠,堪稱楷模的文品和人品。
上課的導入我先讓學生談談對葉圣陶的了解,然后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一片課文《爬山虎的腳》,讓學生通過對比今天要學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有什么不同,然后讓學生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語,接著我檢查孩子讀書和生字詞的情況,最后通過品詞析句來學習課文第一部分,引導學生就“葉老是怎樣修改‘我’的作文的”和“‘我’有什么感受”這兩個問題進行交流,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修改作文的方法。學生解決這一問題時,我讓學生邊讀書邊用筆畫出修改處,再用不同的符號把表達作者感受的句子標識出來;還讓學生認真閱讀課后“資料袋”中《一張畫像》的修改原稿,然后通過討論交流,了解葉圣陶先生用了哪幾種方法修改這篇課文。
課文的“修改作文”部分,很有特點。具體事實+心理感受的寫作特點,修改作文的方法,語句上的修改,這些都對學生的習作也有所啟迪。因而我把課堂教學的重點就鎖定在了第一部分的學習上。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緊緊抓住“春風拂面”,讓學生一次次回到文本中去感悟,研讀。學生在“密密麻麻”“到處”中感受到葉老的認真。在“愣住”中放大作者此時的內心感受。在字詞句的修改中,學生感受到葉老的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在評語中,讓學生感受到葉老的平和,以及對一名文學愛好者的鼓勵和殷切期望。這一股股暖流給予作者春風拂面的感覺,樹立了寫作的信心。
教學時,我關注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憑借教材,實現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機統一。
教材中,作者在敘述葉老怎樣修改“我”的作文時,蘊含了修改作文的方法,既具體又符合學生的認知心理水平。在教學中我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這個資源,讓學生從中學習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葉老先生修改的作文及其對作者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我也利用這些資源,不僅讓學生體會如何作文,更讓學生體會如何做人。
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尋求新知。
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輕松、平等而又濃烈的氣氛中主動獲取新知。在理解課文這個環節中,我這樣安排:先出示自學提綱:1、拿到葉圣陶為我修改的作文,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畫出相關句子,然后讀讀。學生根據我出示的自學提示,快速讀課文去找到答案。
三、整合資源,實現教學資源的教材與多種文本的有機融合。
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所以,我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充分運用已有的資源,如:《一張畫像》的原文及修改文、學生自己的習作等,把語文學習從課本延伸到其他相關文本,拓展語文學習的途徑,在開放中豐富教學資源,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回看教學過程還是有不少的缺點:
一、以讀為本,自覺得讀得還不夠到位。
初讀課文后,沒有檢查孩子讀課文的情況,還有讀詞語的形式比較單一,應該指名讀、男女生對比讀、默讀、齊讀等方式讓學生熟悉詞語后,再去整體感知課文,親近文本,但是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時,指導的功力還不夠,特別是針對學生的朗讀,沒有作出恰如其分的點評。
二、內容的安排上不太合理
第一課時的容量比較大,所以在講解完課文第一部分的時候,已經沒有時間去讓學會寫生字了,所以在第一課時的內容的安排上不太合理,今后要多思考第一課時應該教什么,怎么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