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的意思。
2.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創設情境、借助各種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2.通過理解文章記敘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敘、描寫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從葉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啟發,培養一絲不茍地認真修改習作的習慣。
2.感受和理解葉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誠寬厚的人格魅力。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從葉圣陶先生對《一張畫像》的修改中學習修改作文的方法。
2.通過理解文章記敘事情的思路,學習簡單的記敘、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創設情境、借助各種資源,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
三、教學策略
本文是作家肖復興在1992年為紀念葉圣陶先生而寫的回憶文章。文章記敘了葉老為“我”修改作文、邀我做客的兩件事情。課文篇幅較長,文字平和,可平和之中卻帶給讀者心靈的震撼。教學時可采取如下策略:
1.運用長文短講的教學理念,緊緊抓住重點句子來理解課文,突破學習難點。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雖然重在敘事,但含義較深刻的句子比較多,這些句子恰恰就是引領學生走進“葉老先生”為文為人的世界中去的文眼。采取資料引入、多種形式的讀來理解這些句子,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2.體現“人文性”與“工具性”的有機統一,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感悟文本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要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使學生既“得意”又要“得言”,補充課外資料、學習葉老修改習作的方法等能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過程
(一)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齊讀課題。
2.作者肖復興在這篇課文中寫了哪兩個故事?(修改作文、邀請做客)
3.這兩個故事給你什么感受呢?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想一想。
4.學生交流。
5.是什么讓你們有這些感受呢?讓我們跟隨作者回到1963年,再現當年的情景。
【設計意圖】通過回憶課文記敘的主要事件,讓學生對文本有整體把握,更好地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通過交流讀文后的初步感受,了解學生的原始認知,為進一步學習做準備。
(二)感悟文品,學習習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