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想:
本著“用足用好教材”的理念,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速讀理解課文,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以點帶面、以簡馭繁,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輕松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練結合,讀悟結合,讓學生在動口、動手、動腦的自主學習中,讀懂課文,領悟情感,內化語言,“使學生自奮其力,自改其知”。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薦、楷”等7個生字,會寫“燥、恰”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推薦、眼簾、刪掉、規范、燥熱、融洽、黃昏、客廳”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讀課文,知道課文講了什么事。
教學重點:
讓學生知道葉圣陶先生是怎樣修改作者的作文的,從中體會葉老修改《一張畫像》對作者的影響。
教學難點:
學習修改作文方法,培養認真修改作文的習慣,懂得學作文要先學做人。
教學方法:讀議結合法
教學過程:
一、聯系舊課,激趣導入
1、同學們,我們第二單元學過《爬山虎的腳》,還記得作者是誰嗎?
2、請一位同學簡單介紹葉圣陶老爺爺。
3、今天我們將學習的課文也與爬山虎有關,板題讀題。
4、課文寫到的那片綠綠的爬山虎,正是葉圣陶老爺爺家院墻上的爬山虎。你們知道是誰寫的嗎?
5、看視頻,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看看這篇課文是不是也跟《爬山虎的腳》一樣,是寫物的文章?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我們課前預習了這篇課文,這兩位作家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提出讀書要求:
A、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B、想一想,課文講了幾件事?
2、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注意糾正孩子不正確的朗讀姿勢)
3、檢查自讀情況:
(1)認讀生字
薦 刪 詞 洽 昏 暉 楷 篇 翻 簾 頁 燥 握 廳 糊
A、分類觀察
左右結構:翻 刪 詞 燥 握 洽 糊 暉 楷
上下結構:篇 薦 簾 昏
獨體字: 頁
半包圍結構: 廳
B、指導書寫(重點范寫:翻 昏)
上小下大:篇 薦
上大下。汉 頁 昏
左窄右寬:詞 燥 握 洽 糊 暉 楷
左寬右窄:刪
左右均勻:翻
(2)讀讀新詞:
推薦 刪掉 動詞 融洽 黃昏 余暉
楷模 蘊含 眼簾 規范 燥熱 客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