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復習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15課——《貓》,老舍先生筆下的貓,像個既淘氣又可愛的孩子,非常討人喜歡。那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又會是怎樣的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6課——《母雞》。(生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明確要求。
1、考察同學們對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師:同學們在課前已經認真預習了課文,老師首先想考考你們對生字的掌握情況。請同學們開火車讀詞語。
(課件出示詞語:如怨如訴、反抗 欺侮 成績 凄慘 慈愛 辛苦 疙瘩 可惡、似的、差不多。)
生1:如怨如訴
師:既正確又響亮。
生2:反抗
生3:欺侮(wù)
師:欺侮(wǔ)(師正音)
生4:成績
生5:凄慘
生6:慈愛
生7:辛苦
生8:疙瘩
生9:可惡
生10:似(sì)的
師:似(shì)的(師正音)
生:差不多。
師:同學們讀得還不錯。現在請男女生比賽讀。
(男女生賽讀)
師:男生女生都讀得非常好,為自己鼓掌吧!
2、明確本課重點學習目標:
師:同學們,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前面的閱讀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兩道思考題,哪位同學愿意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思考題:(1)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是一只怎樣的母雞?(2)《母雞》和《貓》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哪些特點?)
(生讀思考題)
師:讀得真好,請坐。
師:同學們,你們有沒有信心通過自我閱讀解決這兩個問題?
生:有!
三、初讀課文,體會情感。
1、自由讀文,邊讀邊思考。
師: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約4分鐘)
2、交流對母雞的初步印象,整體把握課文。
師:通過剛才的朗讀,老舍先生筆下的母雞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1:它是一只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母雞。
師:你真會讀書,很會抓住課文的關鍵的語句,了不起!
生2:母雞從前院到后院呱呱地叫,老舍先生聽得很煩!
師:老舍先生討厭這只母雞。他是一直都討厭嗎?
生3:它是一只偉大的母雞。
師:沒錯!(請另一位同學)請你再說說。
生4:之前老舍先生很討厭母雞,可是當他看見一只孵出一群小雞的母雞時,他便不再討厭母雞了。
師:哇!你真會讀書!
3、借助前后直接反應老舍先生態度變化的兩個句子,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質疑。
師:是啊,老舍先生對母雞的態度前后是不一樣的。有兩個句子直接地告訴了我們,你能找到嗎?
生:能!
生1: “我一向討厭母雞”;“可是,現在我改變了心思,我看見一只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雞。”
師:好的,還有其他意見嗎?
生2:“我一向討厭母雞”;“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
師:第一個句子找得非常準確!還有一個句子寫出作者不討厭母雞,誰能找出來?
生3: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師:對了!這兩個句子寫出了作者對母雞前后不同的兩種態度。
(課件出示兩句話:1、我一向討厭母雞!2、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板書:一向討厭 不敢討厭 )
師:讀了這兩個句子,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生1:為什么作者到最后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師:對呀!這個問題提得很好。
生2:為什么老舍先生一下喜歡母雞,一下不喜歡母雞?
生3:為什么老舍先生之前討厭母雞,后來又不敢討厭母雞了呢?
師:大家都對引起老舍先生態度變化的原因很好奇,課文告訴我們原因了,讓我們到課文中去找吧。
四、再讀課文,品評母雞之長短,體會作者之喜惡。
(一)、品讀母雞讓人討厭之處。
1、小組合作學習,找找母雞讓人討厭的原因。
師:我們先來看看:老舍先生為什么一向討厭母雞?跟同桌一起到課文中找找吧!
2、學生匯報,老師相機指導學生概括原因,并讀出情感。
生1:因為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
師:沒完沒了,真讓人討厭!
生2:它永遠不反抗公雞,有時候卻欺侮最忠厚的鴨子。
師:欺軟怕硬,讓作者非常討厭,對!
生3:到下蛋的時候,它差不多是發了狂,恨不能讓全世界都知道它這點兒成績,就是聾了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老舍先生應該是覺得母雞很驕傲,下了蛋就發了狂似的,恨不能讓全世界人都知道。
師:下蛋了就拼命炫耀,讓人很討厭。此處作者寫對母雞的討厭寫得非常生動,你留意到了嗎?
生4:“就是聾子也會被它吵得受不了。”
師:對了!這夸張的手法充分表現了老舍對母雞的討厭。
生5:“更可惡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雞的時候,它會下毒手,趁其不備,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兒毛來。”它欺負比它弱小的母雞,讓人討厭。
生6:還有第一段“有的時候,它不這樣亂叫,而是細聲細氣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顫顫巍巍的,順著墻根,或沿著田壩,那么扯長了聲如怨如訴,使人心中立刻結起個小疙瘩來。”因為它是細聲細氣地叫,別人認為它有心事,那種細聲細氣-------。
師:如怨如訴,讓人聽了起雞皮疙瘩,是吧?你能理解“如怨如訴”嗎?
生:能,就是有什么抱怨的事。
師:是的,似乎有很多事情要抱怨,如怨如訴,讓人聽了很不舒服。
師:老師有一個建議給你:“沿著田壩(bà)”注意讀準“壩”的字音。大家都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師:同學們真會讀書!確實老舍先生討厭母雞的叫聲,討厭母雞的欺軟怕硬,還討厭母雞拼命炫耀自己。
(二)、品讀母雞讓人尊敬之處。
1、尋找母雞令人尊敬的原因。
師:老舍先生如此討厭母雞,可是后來他卻不敢再討厭母雞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為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
師:你真會讀書!確實如此。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
生齊讀: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師:四(1)班的同學讀書真動聽!母雞的偉大具體表現在哪里呢?請同學們細細地去品讀課文5-8自然段,劃出讓你感觸最深的詞語或句子,好好體會體會。
(學生默讀文段,邊讀邊劃,師巡視指導)
2、匯報交流對母雞形象的感悟:抓住重點詞句,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深深的母愛,并相機指導朗讀。
(生邊讀邊劃,師巡看、指導)
師:剛才我們同學都很用心去品味這幾段文字,非常好!很多同學想談感受了,請你先說。
生1:“它還半蹲著,讓它們擠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點兒暖和。”
師糾正:“得一點兒溫暖”。
生1:母雞半蹲著讓小雞得到溫暖,非常辛苦。因為平時我們半蹲著感到很累,而母雞為了小雞堅持那么久。
師:這位同學真會讀書!是呀,我們半蹲一會就會覺得很累,可是母雞可能一蹲就是半個下午,一個晚上,甚至更長時間。它是多么辛苦呀!(板書:辛苦)
生2:“它若伏在地上,雞雛們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一般有什么尖尖的東西碰到我們的頭都會很痛,而雞雛們的嘴很尖,啄母雞的頭,母雞肯定會很痛,但是母雞一聲也不哼。我感受到母雞真偉大。
師:確實非常偉大!母雞為了雞寶寶們能夠開開心心地玩耍,強忍疼痛,一聲也不哼。母雞是如此的疼愛它的孩子!
生3:“發現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讓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一只母雞能生出一群小雞,那需要的食物就要很多母雞,母雞寧愿自己挨餓,都不舍得吃食物,總是分給它的雞雛們吃,自己也就越來越消瘦了。
師:母雞心里想得都是小雞,雞雛們個個肚子圓圓地下垂,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這是一只多么慈愛的母雞呀!(板書:慈愛)
生4:“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無論多么貪睡的人都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在夜間,母雞肯定很想睡覺,可它不舍得睡,因為它要一直守護小雞。
師:是呀!從這你感受到這只母雞怎么樣?
生4:很負責。
師:是的,非常的負責!(板書:負責)也非常的辛苦,白天辛苦一天,就是到了晚上,也沒得安穩覺睡。
生5:“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我從“多少次”體會到母雞肯定很辛苦。
生6:“假若有別的大雞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母雞為了讓它的小雞吃飽,不怕受傷,把搶食的其它動物都擊退。
師:對,包括以前害怕的大公雞,現在也毫不畏懼!從這你看出這是一只怎樣的母雞?
生6:勇敢。
師:是的,這是一只多么勇敢的母雞!(板書:勇敢)
生7:“不論是在院里還是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子,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我從這也看出母雞很勇敢。
生8:我從第六段想起了我們身邊的母親們,她們有好吃的東西時總是自己舍不得吃,要留給它的兒女們先吃,常常自己只吃剩下的殘渣。
師:你真是個懂事的孩子呀!你由母雞想到了我們身邊的每一位母親,想到他們總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
師:其他同學是否也想起媽媽為我們做過的一些事情?
生:是!
師:誰想說說?
生1:有一次夜里我生病了,媽媽就起床送我到醫院去看病,還喂我服藥。
師:你當時是什么感受?
生1:我感受到媽媽很愛我。
生2:有一次夜晚,我發了高燒,將近40度。爸媽送我到醫院打吊針,回到家已是深夜三點多了。老爸倒頭就睡,第二天六點多鐘又起床去上班了。
師:爸爸為了你的健康是如此辛苦。
生3:有一次,中午下著大雨,媽媽冒著大雨給我送傘,褲子濕了也不管。我覺得她寧愿被雨淋濕也不愿讓我挨餓。
師:是呀,這就是偉大無私的母親。
生4:有一天晚上,我生病了,媽媽雖然很累,可她仍然送我去醫院,并且買東西給我吃,而她自己卻沒有吃。
生5:一天晚上,我生了一個很嚴重的病,爸媽帶我去跑了六家醫院看病,因為我睡不著,還一直陪我熬夜------
師:在我們生病時,爸爸、媽媽比我們還著急,恨不得這病生在他們身上,讓他們的孩子不會難受。這就是父親、母親!同學們,讓我們帶著對父親、母親的無限敬佩和感恩再來讀讀5-9自然段吧!
3、教師引讀第5--9小節,再品母愛。
師:因為它是母親,所以……
一二組學生: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只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師:因為它是母親,? 所以……
三四組學生:發現了一點兒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讓它的兒女們吃。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假如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師:因為它是母親,所以……
一二組學生讀:它教雞雛們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它還半蹲著,讓它們擠在它的翅下、胸下,得到一點溫暖。它若伏在地上,雞雛們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啄它的頭或別的地方,它一聲也不哼。
師:因為它是母親,所以……
三四組學生讀:在夜間若有什么動靜,它便放聲啼叫,頂尖銳、頂凄慘,無論多么貪睡的人都得起來看看,是不是有了黃鼠狼。
師生齊讀: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4、教師引導學生用實際行動感恩父母。
師:“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小烏鴉早早就出外尋找食物給烏鴉媽媽吃;小羊為了感謝母羊的哺育之恩,每一次喝奶時都是跪著的。同學們,你們又打算用怎樣的實際行動來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呢?
生1:好好學習。
師:父母最希望我們把學習搞好。你認真學習,爸媽肯定很高興。
生2:好好學習,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讓父母安心。
師:你真是個有抱負的孩子。
生3:我打算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
師:你會怎樣做呢?請具體說說。
生3:爸媽回到家時,給他們倒上熱茶;當他們需要換鞋時,為他們遞上鞋子……
師:你真是個懂事、孝順的好女孩!
生4:當父母疲勞時,我讓他們去休息,我來看店鋪。
師:同學們懂得通過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來感謝父母,你們的父母一定會感到非常幸福!相信他們也會更無怨無悔地愛著你們!每個人都常懷一顆感恩的心,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五、總結寫法,進行《貓》與《母雞》的對比。
師:老舍先生筆下的貓既淘氣又可愛,很討人喜歡;他筆下的母雞又是如此令人感動和佩服。老舍先生可真會寫文章!下面就請同學們比較一下:《貓》和《母雞》這兩篇文章在寫法上各有什么特點,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寫作方法。
生1:《母雞》的第四段和《貓》的第四段都巧妙地運用了過渡句。
師:這兩篇文章過渡句的運用讓文章前后部分的銜接更加地自然。如果我們寫文章時也能適時地用上過渡句,我們的文章也會更流暢。
生2:我發現《貓》這篇文章用了反語的寫作方法,《母雞》則采用了對比的寫作方法。
師:你真會觀察!了不起!
生3:老舍先生寫母雞先寫他很討厭母雞,后面又寫母雞很偉大;寫貓先寫貓很古怪,后面又寫貓很可愛,都很好地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方法。
師:你說得很有道理!
師:還有哪些值得我們借鑒學習的好方法?比如作者是怎樣寫他對母雞的討厭的?
生4:作者通過具體的事例去寫他對母雞的討厭。
師:對了!通過具體的事例表現小動物的特點也是一個不錯的寫作方法。
師:同學們,如果我們讀書時多用我們的慧眼去發現文章里不錯的寫作方法,并在自己寫文章時借鑒運用,我們的文章就會越寫越精彩。
六、拓展閱讀,豐富積累。
師:最后,老師想給同學們兩個課外拓展閱讀建議:
(1)閱讀其他描寫小動物的作品。如:屠格涅夫的《麻雀》、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雞》等。
(2)閱讀關于愛和感恩的書籍。比如《美德書》、《感恩父母》、《感恩生活》等。
附板書設計:
16、母雞
一向討厭 →不敢討厭
負責
慈愛
勇敢
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