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請坐。
(教師手上拿著教具:兩把長短不一的尺子)
師:同學們請看,老師手里有兩樣東西。這是一尺,這是一寸,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么?
生1:一尺比一寸要長。
生2:一尺比較長,而一寸要比一尺短得多。
師:嗯,我們都看到了,這一尺明顯要比一寸長,那就奇怪了,為什么我們的課題卻是這樣寫的?
(出示PPT: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師:一起來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那么課題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翻到第134頁,大聲自由地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詞,把課文讀流利,邊讀邊想一想:這篇課文與我們以往學過的課文相比,有什么特別之處?
(學生讀課文時,教師板書課題,繼而巡視。)
師:讀了課文,誰能告訴我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有什么特別之處?
生:這篇課文是以書信的方式寫的。
師:好的,請座。有幾封信?
生:兩封。
師:嗯,有兩封信,信里啊有些詞是要我們認識的。
(出示PPT)
師:誰能來大聲地讀讀一、二兩行詞語?
(學生把嫉“jí”妒的“嫉”讀成了“jì”)
師:都讀對了么?
生:不對。
師:誰來幫幫他呢?
(學生糾正)
師:嗯,謝謝你,這下就都讀對了。
(學生讀第二組生字詞)
師:都對了么?
生:對了。
師:很好,而且聲音也很響音。三、四兩行,誰來?
(學生讀三四行)
師:嗯,都讀對了。最后一行,請你來。(教師指名學生讀)
(學生把受益匪淺的“匪”讀成了“fēi”,把年逾古稀的“逾”讀成了“yù”)
師:哪里有問題啊?
(學生糾正)
師:(請讀錯的那位同學)請你再讀一讀這行詞好嗎?
(學生重讀,都讀對了)
師:嗯,很好,這次都對了,請坐,F在,全班一起來讀,每個詞語讀兩遍,冒昧,預備齊!
(學生齊讀)
師:讀了這些詞,你們有什么不理解的么?(沒人舉手)沒有問題么?那老師有疑問了,紅眼病、碰釘子、摔跟頭分別是什么意思啊?先在原文找到這些詞所在的句子,然后聯系上下文,試著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是怎么理解的。
師:誰來說說,你覺得“紅眼病”是什么意思?
生1:紅眼病指的是一種眼睛疾病。
師:文中紅眼病打了引號,那么它真的是指一種疾病么?
生2:紅眼病是形容一個人忌妒別人的樣子。
師: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
生2:嫉妒。
師:很好。那么“碰釘子”、“摔跟頭”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碰釘子、摔跟頭好像都有碰到挫折的意思。
師:你們都同意他的理解嗎?
生:同意。
師:同學們,字詞先告一段落了,文中的張國強同學似乎有了什么煩惱,所以啊他給柯巖老師寫了一份信,向她討教,希望她能幫助自己擺脫困境。接下來請同學們默讀張國強同學給柯巖的信,找一找張國強同學究竟有什么煩惱了么?找到的同學拿筆做上自己喜歡的記號。
生1:他的作文在全國征文比賽中得了獎,好多記者來采訪他,但不知怎么的,好些朋友忽然和他疏遠了,有的還不理他了。
(PPT出示文中的原句)
師:朋友都不理他了,難怪他會煩惱呢!全體男生來讀一讀這個句子。還有誰能來說一說么?
生2:他很傷心也很生氣,認為自己又沒有得罪他們,不就是自己的成績超過了他們,是他們嫉妒他。
(PPT出示原句)
師:國強同學認為是同學嫉妒他,全體女生來讀這個句子。還有誰也找到了?
生3:過去熱鬧慣了,現在出出進進,總是一個人,看著同學們勾肩搭背,有說有笑地走來走去,他感到很寂寞。
(PPT出示原句)
師:是啊,過去熱鬧慣了,可現在他卻感到很寂寞。全班一起來讀一讀。
師:你們談得都很不錯,張國強同學認為是同學嫉妒他,他既傷心又生氣。那么,柯巖老師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請同學們課后去讀一讀柯巖的回信,在回信中找一找答案,F在,誰還記得我們今天學的這篇課文的特別之處?
生:寫的是兩封信。
師:是啊,這是一篇書信體的文章。書信是交流思想、傳遞快樂、傾訴煩惱的一種很好的方式。那同學們,你們想不想學習寫信啊?
生:想。
師:想學寫信,就必須知道信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以及各組成部分的格式是怎樣的。接下來,就請你們用敏銳的雙眼去觀察一下第一封信,看看是由哪幾個部分組成的?你來說,我來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