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納》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情體會周圍人的對卡羅納的關愛。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卡羅納的傷心和周圍的人對卡羅納的關愛。
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發情感
同學們,在意大利有位男孩在他媽媽生日那天為向他母親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情,給他母親寫了一封長達8頁紙的信,在信的四周還畫上了漂亮的花朵。可是半年后,無限疼愛他的母親因病去世了。這個才讀四年級的男孩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他整天沉浸在悲痛之中。他是誰呢?(卡羅納)
二.初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1.自由朗讀課文
2.檢查預習(易讀錯的字音和難理解的詞)
三. 再讀課文
1.默讀課文,說說讀懂的內容
2.從哪些地方可看出卡羅納很傷心?找出相關的句子
3.配樂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
三. 合作學習,研讀課文
瀏覽課文,合作找出描寫大家面對不幸的卡羅納的具體做法的句子,并在令你感動的地方寫上感受。
1、匯報交流
2、出示大家關心卡羅納的句子并指導感情朗讀
四、 總結
卡羅納是不幸的,因為( ),可卡羅納又是幸運的,因為( )。
五、 拓展
1、 假如卡羅納就是我們班的其中一位同學,你又會怎樣對他?
2、 出示《愛》這首詩朗讀
愛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里
愛,也許是一句溫暖的話語
愛,也許是一道關切的目光
愛,也許是一個親密的動作
愛,更是一種理解和體諒
只要我們用心感受
愛,無時不有,無處不在
六、 總結全文
七、 作業
閱讀《愛的教育》這本書并寫一寫讀后感。
《卡羅納》教學反思
在實際教學中,略讀課文常存在操作誤區:或像精讀一樣的精雕細琢,或像自讀課那樣放任自流。“就教學而言,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基于略讀課文的性質,我們要大刀闊斧,敢于取舍,善于取舍,要花大時間引導學生緊抓課文精要部分自主閱讀,進行感悟,老師僅僅是做精當的點撥和語言表達的示范。而且,略讀課文并不代表著對咬文嚼字說“不”,要引導學生在品詞析句中從感知文本到親近文本再到走入文本,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氛圍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這篇略讀課文同三年級下冊教材中的《爭吵》一樣,都選自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一書。本文講述的是小男孩卡羅納在遭遇失去母親的巨大不幸時,身邊的人真誠地理解他,熱情地安慰她,默默地關愛他。課文抓住卡羅納失去母親后第一天來上學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從他承受的巨大悲痛和身邊人對他無限關愛這兩方面展開來寫。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卡羅納》一文,情意深厚,散發著濃濃的愛的氣息。為此,我圍繞“愛”為主線進行了設計,一是情感鋪墊,渲染愛;二是初讀課文,捕捉愛;三是研讀課文,感悟愛;四是說話拓展,延伸愛。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從感知文本到親近文本走入文本,在暢所欲言的和諧氣氛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我首先用熟悉的歌曲和教師深情的話語,創設出情意濃濃的教學情景,扣擊學生的心弦,為本課的教學做好情感的鋪墊。在學生感受到卡羅納的悲痛、脆弱之后,我順勢引導學生走進“關愛”這一板塊,感受大家對他的關愛之情,而這關愛主要是通過人物的言行神態來表現的,所以,我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品詞析句,于文章精要處悟真情。然后通過找讀失去母親的卡羅納萬分傷心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卡羅納的不幸、悲傷,比較幾次哭泣,重點品讀“你可以擁抱媽媽,我卻再也不能了。”等來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學生與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