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豐子愷、葉諾索夫兩位作家把兩只鵝當成人來寫,一個稱之為“鵝老爺”,一個稱之為“海軍上將”,從稱呼上,他們把兩只鵝有派頭、高傲的特征十分形象地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接下來,我們看看這兩篇文章分別選取了哪些事例表現(xiàn)鵝的派頭呢?(默讀課文后,同桌討論兩分鐘。)
師:讓我們看看白鵝做什么事,讓我們覺得它有“老爺”派頭呢?
生:白鵝吃飯最有老爺派。
師:請你讀給大家聽。
生:這樣從容不迫地吃飯,必須有一個人在旁侍候,像飯館里的堂倌一樣。
(師再引導個別讀,齊讀。)
師: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白鵝的老爺做派?
生:豐子愷喂鵝時得站在鵝的身旁,就像堂倌侍候老爺一樣。
師:看來這只白鵝的確有著老爺?shù)呐深^!要是堂倌伺候不好,“鵝老爺”還耍老爺脾氣呢!同學們看看文中怎么寫的?
(預設(shè)學生回答困難提示:飯被偷吃時“鵝老爺”會怎樣?吃不飽時呢?)
生:當“鵝老爺”發(fā)現(xiàn)了,飯被狗偷吃了,它會厲聲叫罵。
師:還有哪一處?
(提示:當鵝發(fā)現(xiàn)飯罐已經(jīng)空空如也。它會怎樣?)
生:鵝便昂首大叫,似乎責備人們供養(yǎng)不周。這時我們便替它添飯,并且站著侍候。
師:堂倌這么點事都做不好,真得挨罰!“鵝老爺”耍起脾氣真不好惹啊。白鵝吃飯除了讓人侍候,吃法也很講究,他怎么吃呢?
生:它“三眼一板”地吃飯。
師:讀給大家聽。
生:它需要三樣東西下飯:一樣是水,一樣是泥,一樣是草。先吃一口冷飯,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別處去吃一口泥和草。
(男女生分組,對比朗讀。)
師:作者這么寫,讓你感受到白鵝吃飯有什么特點?
生:白鵝吃飯?zhí)刂v究。
師:這些水啊,泥啊,草啊,少一樣行嗎?先后順序能變嗎?
生:不能。
師:這就叫“三眼一板”,看來“鵝老爺”吃飯有排場,很講究啊,擺足了老爺?shù)募茏印?/p>
師:“海軍上將”聽咱們這么說肯定不服氣,我們大家看看葉諾索夫筆下白公鵝是怎么吃的?
生:偷吃魚餌(搶著吃)。
師:讀給大家聽。
生:有多少次,它徑直把我罐頭里的魚餌咽進了肚里,有時還拖走掛著魚餌的吊繩。干這種勾當它從不偷偷摸摸,總是從從容容、不緊不慢的,因為它自認為是這條河的主宰。
師:剛才這位同學說偷吃,你們同意嗎?
生:不同意。搶著吃。
師:它的“搶”是否同于一般的搶?
生:它不是偷偷摸摸的,而是從從容容、不緊不慢的,像吃自己的東西一樣。
師:說白公鵝“干這種勾當”是一種譴責,看上去,作者在訴說自己的不幸遭遇,似乎對白鵝恨得咬牙切齒,后半句“從從容容,不緊不慢”,這又是一種暗暗的表揚啊,鵝的“缺點”也就成了作者所要贊美的優(yōu)點。這樣的寫法我們稱它為“反語”,反語是我們表達意見的另一種方式。生活中你體會過反語的力量嗎?誰能說一說。
(生列舉實例)
師:白公鵝吃別人的魚餌,為什么像吃自己的東西一樣?文中有一句話告訴我們答案了。
生:因為它自認為是這條河的主宰。
師:主宰就是?
生:這條河的主人,這條河的一切都屬于它,它掌握著整條河。
師:白公鵝大概認為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東西都屬于它。“海軍上將”怎么不像“鵝老爺”這樣“三眼一板”讓人侍候吃飯,而要搶著吃呢?
生:因為他是一名軍人,他想顯示它這軍人的威風,它喜歡用武力解決問題。
師:換句話說“讓‘鵝老爺’搶著吃行嗎?”
生:不行。
師:為什么?
生:因為如果白鵝像“海軍上將”那樣吃飯,就不能稱他為“鵝老爺”了。
如果白公鵝像“鵝老爺”那樣吃飯,就不能稱它為“海軍上將”了。
師:同樣的事物,在不同人眼中會有不同的特點,關(guān)鍵是他們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看法和態(tài)度,而且,作者會用各自獨特的語言來表現(xiàn)不同的看法和態(tài)度。如果兩個人筆下的白鵝,都是“鵝老爺”或者都是“海軍上將”,會怎樣?
生:只能有一個人的作品會流傳于世……
【點評】
從整體上比較兩篇文章,因為國家文化背景的不同,中國作家豐子愷與蘇聯(lián)作家葉諾索夫兩位作家以不同的筆觸,塑造了白鵝是身份高貴的“老爺派”,白公鵝是威武的“海軍上將”的“形象”,使兩只鵝的形象變得鮮活,都是“傲”,白鵝是自命清高的“傲”,白公鵝是桀驁不馴的“傲”。
通過品讀描寫兩只鵝吃相的具體語言,對比“白鵝”架子十足和“白公鵝”主宰一切的吃相特點,讓我們感受到寫同一種事物時,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作家會讓我們感受不同的風格,相同之處在于都運用擬人、反語的語言形式,表達對鵝的喜愛,學生在對比中,體會到了不同的語言風格,從而豐富語言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