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下《太陽是大家的》說課稿

發布時間:2017-04-08  編輯:梁飛藝 手機版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非常榮幸地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關于《太陽是大家的》一文的教學設想,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法、教學過程、板書幾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太陽是大家的》這首有趣的兒童詩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本文用擬人的手法,把太陽當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里,和不同膚色的小朋友一起玩耍,傳遞著世界各國小朋友之間的友誼。大家共享一片藍天,分享太陽的溫暖。詩歌內容雖然簡單,但字里行間卻意境深遠,是培養學生關愛他人,關愛世界,關愛和平,進行人文教育的一篇好教材。本節課的內容充滿了“分享、和諧”這一人文關懷的思想。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要讓學生體會只有全世界人民和睦共處,加強信任和理解,人類才有更美好的明天;二是讓學生體會詩歌擬人化的寫法。

  二、說學生

  學生通過三年級上期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語文的能力,掌握了識字方法,進行了一定量的閱讀、口語交際、寫話的學習與訓練。三年級下期的學生進入了心理發展的新階段,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知識量的增多,他們的求知欲更強了,思維也更活躍了。但由于其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原因,學生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學情的分析,結合第二課時的教學實際,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2)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各國兒童的團結友愛,感受詩歌的快樂氛圍。

  四、說教學重、難點

  從詩歌的理論中,我們可以知道:詩歌的意義是最多元,最豐富的。不同的人,可以讀出不同的意蘊來,不同的人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閱讀。因此,讀詩最需要個性化體驗,最需要自由的想象。于是,結合詩歌的體裁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計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悟其意、品其味、抒其情。難點確立為體會重點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理解詩歌的含義。

  五、說教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教學中我主要采取如下方法:啟發感悟法、分享閱讀法、課件演示法等。

  六、說教學過程

  基于以上的一些思考,我在預設《太陽是大家的》的教學設計時,始終堅持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努力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求發展。結合課標對中段的要求,本節課設計了如下教學過程:激發興趣,導入新課;以讀代講,積淀感悟;作業超市,關注差異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教學的起始環節感興趣則是學好課文的良好開端。因此,首先我利用歌曲《種太陽》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習興趣,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并借機引入課題: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太陽把她的金光灑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帶給我們光明和溫暖,太陽是屬于這個世界的,是屬于我們大家的,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詩歌——太陽是大家的。

  (二)以讀代講,積淀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要在語文課中加強朗讀。要讓語文課堂充滿瑯瑯的讀書聲。讀是理解文字、體會情感的紐帶。于是本堂課,我以讀為線索,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背,把學生引入到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在讀中意會、讀中感悟,讀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訓練能力。

  首先,范讀引路,初步感知。薩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教師身體力行的示范是對學生最好的誘導。于是,在本節課的第二環節,我用課件展示詩歌的內容,老師聲情并茂地范讀詩歌,要求學生仔細聽,聽了后對老師的讀做出評價。接著引導學生想象詩歌的意境:聽老師朗讀的時候,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樣的圖畫?你是從詩歌中的什么地方體會到的呢?接著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擬人化的寫法,并把自己獨特的感受與同學和老師分享。

  其次,美讀理解,分享快樂。古人云:“詩緣情”,“情動而辭發”。在學習詩的第一小節時,我用課件展示“朵朵白云”“紅彤彤的晚霞”,幫助學生理解“紅彤彤”的意思,讓學生也像老師那樣美美地讀讀第一小節,生讀完后,又讓他們和同桌互相讀讀,分享閱讀的快樂,再指名學生示范讀,同伴評價,最后,教師通過展示晚霞的美麗畫面,讓學生邊看邊試著背誦詩的第一小節。

  再次,個性朗讀,體會感悟。《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接下來的一個環節我讓學生自由小聲地讀詩的第二小節,說一說太陽為我們做了哪些好事。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灑鮮花,拔小樹,陪小朋友玩。讓學生結合做動作理解“灑”、“拔”的意思,從而體會它們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

  第四、放飛想像,讀寫結合。有人把閱讀比作吸收,把寫作比作傾吐,讀和寫作為語文的兩大素養是密不可分的。于是在指導了學生反復誦讀第二節詩后,引導學生想象:當春天的太陽照在你的身上,你光著腳丫在沙灘上玩耍時,心情怎么樣?喜歡太陽嗎?再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讀完后教師提示學生注意第二小節中的省略號,讓學生想一想,太陽還會做哪些好事?試著仿寫詩歌,這樣就扎扎實實地將寫落實在課堂中。

  第五、放手閱讀,積淀情感。因為我在詩的第一、二節對學生進行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有了相應的學習經驗,于是在詩的第三、四小節的教學里,我放手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自悟,讀后把自己的感受同小組里的同學分享。學生通過交流后會知道太陽去了另外的國家。我緊接著提問:你知道太陽到別的國家去干什么了嗎?在交流中,讓學生感受到:太陽不只是屬于我們,她是屬于大家的,屬于全世界的,從而也較深入地理解了重點語句——太陽是大家的。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明白:雖然,我們是那么地喜歡太陽,但我們不應該獨享,因為別的國家的小朋友和鮮花,正在睡夢中等她,盼她。有了這樣的認識和情感積淀,相信孩子對于最后兩節詩的朗讀一定會更加聲情并茂。

  最后,朗讀背誦,升華情感。在課文的最后,我還設計了讓學生一起把這首詩歌送給全世界熱愛和平的小朋友。這樣就自然而然地激發了學生對和平的向往和熱愛,背誦起來一定會別有韻味。

  總體說來,課文第二環節的設計我通過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的誦讀、感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中去,陶醉在這美麗的圖畫中,不僅體會了作者的純美情感,而且讓學生的語言得到積累,能力得到了培養。

  (三)作業超市,關注差異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在這節課的最后,我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了兩項作業內容供學生自主選擇其中一項完成:1、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詩句抄下來。2、學著作者的樣,自己創作一首詩歌。兩項作業的設計,既保護了學困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培養了優生的能力。

  七、說板書

  科學合理的板書,能使學生準確、全面地掌握本課中教師所講的精髓。由此可見板書的重要作用。因此,為了更好地輔助我的教學,為學生呈現出教學重難點,我把板書設計為:(桃心加題目和關鍵詞的方式)

  25 太陽是大家的

  鮮花——灑

  小樹——拔

  小朋友—陪 看

  這樣的設計寓示著大家共享一片藍天,分享太陽的溫暖和愛,又突出了本課教學的重點。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想,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同事提出寶貴建議。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精品 | 日韩伦理一区二区精品视频 | 色综合天天综合精品网国产在线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第一页 | 在线播放大乳大屁股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