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能夠正確讀寫。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兩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準備:相關教學課件
教學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第一課時(亡羊補牢)
教師活動及主要語言
學生活動
一、提問導入。
1.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寓言嗎?你們讀過寓言故事嗎?(板書:寓言)
“寓”,是寄托的意思(板書);“言”,講道理。寓言的意思就是通過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啟發和教育。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則寓言。兩則就是兩篇的意思。我們先來學習第一篇:亡羊補牢。(板書)
2.讀題,誰知道“亡”、“牢”分別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牢”畜的圈。)
3.誰能連起來把題目解釋一下?
(羊丟失以后修補羊圈。)
二、初讀課文。
1.畫出課文中的生字生詞,不明白的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解決。
2.邊讀邊思考,這則寓言說明了什么道理?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三、檢查復習。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提醒學生應注意的問題。
“羊圈”的“圈”是多音字,在本文中讀“ju4n”,不要讀成“qu1n”。
“窟窿”的“窿”讀輕聲。
2、檢查字形
“叼”:左右結構,左邊最后一筆是“提”,不要寫成“撇”。
“悔”:左右結構,左邊是“忄”不要寫成“ 十” 右下方是“母”字,不要把兩點寫成豎。
“修”:左右結構,右下方是“三撇”,不要寫成“三點”
四、學習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1.出示課件,思考:《亡羊補牢》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2.養羊人對街坊的勸告開始是怎么想的?后來又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開始想:羊丟了,修圈已晚,沒用。
后來想:如果現在不補羊圈,就不是丟一只、兩只的事,而會丟得更多。因此現在修還不晚。做:動手,堵上,修得結結實實。
結果:從此,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五、小結。
1.明確寓意。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個人有了錯,只要認真改,就不算晚。
2.聯系實際,談感想。
六、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師活動及主要語言
學生活動
一、復習導入。
今天,我和同學們合作,學習一個新的成語故事。
板書課題:南轅北轍
請學生觀看動畫片《南轅北轍》問:動畫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拿出字典,自己讀書,試著讀懂課文。
遇到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學習生字。
2、教師啟發學生找找生字的特點,比如:
“轅”和“轍”都有車字旁,表示和車有關系。
“固”很有趣,古表示它的讀音,大口框表示它的意思是非常結實,可以組成“堅固”、“牢固”。
“駕駛”都是形聲字,“馬”表示意思,“加”、“史”表示字的讀音。“奔馳”這兩個字在電視廣告上見過。
3.在小組內互相聽讀課文,讀通課文之后,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問題提出來。
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三、再次朗讀,解決問題。
1.請大學帶著剛才的問題再讀課文,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2.我們要想解決剛才的問題弄清到底是誰不明白,就應該弄清車下的人跟朋友說了什么,我們該怎樣來讀他們的對話呢?
3.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后學生評價。
4. 請同學們在小組內分角色讀書,并討論剛才的問題。
四、討論。
1、同學們,到底是誰不明白,誰來談一談?
不是車下的人不明白,是而車上的人不明白。因為通過讀書我們知道,是車下的人告訴車上的人去楚國應該往南走,往北走錯了。所以,是車上的人不明白。
2、老師對同學們的發言給予充分的肯定性評價
通過學習本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3、體會寓意:
通過學習知道一個人如果走的方向不對,是實現不了目標的。
五、表演課文。
下面我們跨越時空,飛到古時候去感受一下南轅北轍的故事,我們把這個故事演一演吧!(學生分角色表演)
六、課堂延伸。
1.假如車上的人來到我們中間,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2.如果自己做錯了事情,朋友給你指出來,你該怎么辦呢?
復述《亡羊補牢》的內容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