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一】
《媽媽的賬單》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60芬尼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本次公開課最大的亮點有以下幾點:
1、本堂課,這篇課文把母愛的無聲、無私、和無價表現的極為動人。在導入新課時,我以算式0>60問題質疑,引起學生興趣。抓住以下三個問題(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媽媽的付出這么多,卻只索取“0芬尼”,為什么?3、媽媽收到賬單后有什么表示?她為什么要這樣做?)進行學習。
2、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解讀媽媽的帳單和小彼得的帳單這一重點部分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兩次解讀兩份帳單,層層深入,真切地去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我第一次讓孩子們默讀這兩份帳單,讓學生比較兩份賬單最大的區別是什么(這里段子俊回答的最為精彩,課后我問他是否參考輔導書,他說沒有。課堂的精彩來自于學生),第二次通過齊讀賬單并對比讀這兩份帳單,感受到媽媽的愛,(感受母愛的無私、無聲)第三次,通過再讀媽媽這份充滿著濃濃母愛的帳單,并聯系生活的實際,體會到媽媽只有付出,卻不求回報的愛。
3、再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媽媽曾為小彼得做過些什么,入情入境,加上適時點撥,真正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在最后的拓展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母愛是什么……
本次公開課的最大不足之處:
1、進行兩次自主學習兩份賬單時我沒有把文中小彼得的情感變化感受出來。
2、略讀課文在實際教學中,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自己又對學生要求過高,總想讓學生按自己預設的答案回答。
3、板書0>60,最后總結大于“60”的不是數字“0” ,而是媽媽那無私奉獻的愛,最后把“愛”取代“0”,主題不分明,應該在算式后面加入媽媽無私的愛。
4、在進行課文體會彼得的羞愧萬分之情時,我讓學生齊讀、個別比賽讀,在比賽讀時沒有讓學生進行點評,沒能指導學生學生朗讀。
【教學反思二】
本次語文教研活動的主題——閱讀教學,我設計本預案的理念為:“以生為本”“以讀為本”,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注重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主體閱讀實踐中進行自讀、自疑、自悟。
《媽媽的賬單》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60芬尼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本次公開課最大的亮點有以下幾點:
A:本堂課,這篇課文把母愛的無聲、無私、和無價表現的極為動人。在導入新課時,我以算式0>60問題質疑,引起學生興趣。抓住以下三個問題(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2、媽媽的付出這么多,卻只索取“0芬尼”,為什么?3、媽媽收到賬單后有什么表示?她為什么要這樣做?)進行學習。
B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解讀媽媽的帳單和小彼得的帳單這一重點部分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兩次解讀兩份帳單,層層深入,真切地去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我第一次讓孩子們默讀這兩份帳單,讓學生比較兩份賬單最大的區別是什么(這里段子俊回答的最為精彩,課后我問他是否參考輔導書,他說沒有。課堂的精彩來自于學生),第二次通過齊讀賬單并對比讀這兩份帳單,感受到媽媽的愛,(感受母愛的無私、無聲)第三次,通過再讀媽媽這份充滿著濃濃母愛的帳單,并聯系生活的實際,體會到媽媽只有付出,卻不求回報的愛。
C:再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媽媽曾為小彼得做過些什么,入情入境,加上適時點撥,真正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在最后的拓展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母愛是什么……
本次公開課的最大不足之處:
A:進行兩次自主學習兩份賬單時我沒有把文中小彼得的情感變化感受出來。
B:略讀課文在實際教學中,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自己又對學生要求過高,總想讓學生按自己預設的答案回答。
C: 板書0>60,最后總結大于“60”的不是數字“0” ,而是媽媽那無私奉獻的愛,最后把“愛”取代“0”,主題不分明,應該在算式后面加入媽媽無私的愛。
D:在進行課文體會彼得的羞愧萬分之情時,我讓學生齊讀、個別比賽讀,在比賽讀時沒有讓學生進行點評,沒能指導學生學生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