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課堂實錄:
課前熱身:
師:我們先來做一道數學題,不過這道數學題有點奇怪,它不是數字構成的,我們來看。
【出示課件】:
師:你覺得斧頭加樹等于什么?
生:砍樹。
生:變成紙張。
生:樹木變少。
生:桌子。
師:還可以變成木頭做成的什么呢?
生:還可以變成獨木舟。
生:變成火柴。
……
師:斧頭將樹變成了很多很多東西,一起來讀。
【出示課件】:
師:數學題我們就做到這,進入課堂,上課!
教學過程:
一、質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師:同學們打小一定很喜歡聽故事,你認為怎樣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生:有趣。
生:還要有道理。
生:情節要彎曲。
師:情節曲折。
生:故事要感人。
生:要有正義感。
生:受益匪淺的。
師:是啊,我們是在聽著一個又一個故事中長大的,今天這堂課,老師要與大家分享一個故事,它叫——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板書課題)一起讀。(生讀)
師:現在,每一個同學都沒拿到課文,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先來研究課文的題目。可以提問題,也可以大膽猜測。
生:一個怎樣的故事?
生:剛才的斧頭和樹有什么關系呢?
生:故事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樣的道理?
生: 這是哪個小村莊?怎么樣的小村莊?
師:有沒有同學大膽地去猜測可能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生:我覺得是小村莊的人們都砍伐樹木,結果遭到大自然的報應。
生:可能講這個小村莊原來荒涼一片,后來人們來到這兒后植樹美化了環境。
生:這個小村莊就是地球,人們為了得到更大的錢財去砍樹,后來人們忽然覺悟才去種樹,讓小村莊重新美麗起來。
師:喲!你可真有編故事的才能。了不起!同學們,學課文,要從題目開始過,我們可以圍繞著題目質疑。比如:究竟是一個怎么的小村莊呢?(板書:?)發生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板書:?)故事背后又隱藏著什么呢?(板書:?)大膽地去質疑、猜想,帶著猜想和問題去閱讀,也許你會更有收獲。(發放課文)請大聲地讀讀課文。
(生讀)
師:好,請五位同學讀一讀課文。
(1-4段,生輪讀課文,隨機正音,略)
師:有個兒化音“沒喘氣兒”,你再來讀一讀。(生再讀)“沒喘氣兒”,“兒”不要單獨讀出來,尾音卷一下舌頭就可以了,我們一起來。(生讀)
(生讀第五自然段)
師:讀得不錯!大家回到剛才的問題上來。這是一個怎樣的小村莊?發生了怎樣的故事?如果在這里課題“小村莊”和“故事”前邊,各填一個詞語的話,你會添加什么?(生寫)
生:一個山清水秀的小村莊,令人心痛的故事。
生:一個郁郁蔥蔥的小村莊,悲催的故事。
師:請把詞語寫到黑板上,特別注意“蔥”字的寫法。(生板書)
生:一個原生態的小村莊,發人深省的故事。
生:一個亂伐樹木的村莊,悲催的故事。
師:小村莊自己會亂伐樹木嗎?(生搖頭)咱們來修正。
生糾正:一個原本樹木繁蔭的小村莊,因亂伐樹木而毀滅的故事。
生:一個美麗的小村莊,逐漸消失的故事。
生: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悲哀的故事。
生:一個原本美好的小村莊,毀在人們手里的故事。
……
師:我們一起來梳理。(看板書,梳理,隨機正形:“山青水秀”,應該是“清”是“三點水”旁。)
二、發現:故事的開頭妙在哪里
師:同學們,讀故事,只知故事的梗概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關注作者是怎樣寫這個故事的?故事背后藏著什么?請大家請把目光聚焦到這個小村莊(屏幕出示小村莊插圖)。哪位同學看著圖,能用幾句話介紹這個村莊?
生:這是一個山清水秀、長滿樹木的村莊。
生: 小村莊山清水秀,許多樹木圍繞房屋,郁郁蔥蔥,景色秀麗。
師:能否具體地把村莊里的景物講講?
生:村莊里,樹木郁郁蔥蔥,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小魚在河里自由自在地嬉戲著,蝴蝶在花叢中上下翻飛,一片祥和的景象。
師:你就是一位小詩人,為她鼓掌。(生鼓掌)那么,作者是怎么寫這個故事的開頭的?回到課文認真讀故事開頭。現在,讓我們做一個嘗試,只讀一遍,就把它背下來,敢接受這個挑戰嗎?
生:敢。(生嘗試背誦)
師:覺得自己能背的同學舉手,(生舉手)誰來試試?(生背)
【出示課件】:
山谷中,早先有過 。山上 ,村前 ,天空 ,空氣 。
師:總體不錯,錯了幾個字,誰能比他背得更好?(生背)
【出示課件】:
山谷中,早先有過 。山 ,村 ,天 ,空 。
師:現在屏幕上什么都沒有,誰能背?(生背)
師:真好!我們一起來背一背。(齊背)
師:三分鐘就能背下一段話,真了不起。段落短是一個原因,你們記性好是一個原因,這個故事開頭寫得好也是一個原因。接下來,我們就認真研究故事開頭,你認為這個故事的開頭,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自己先圈畫,再和同學交流。
(生圈畫討論)
生:我發現每句話前面都有一個形容地點的,比如:山谷、村前……
師:嗯,很好,你發現了作者選擇了每個方位的一處景物來寫。再看看,每個地方,后面跟著什么?
生:形容這個地點怎么樣的形容詞。
師:這些詞語都是——
生:四字詞語。
師: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讀)
【出示課件】:
森林郁郁蔥蔥
河水清澈見底
天空湛藍深遠
空氣清新甜潤
師:再請位同學讀一讀,邊讀邊想象,讀出這些詞語傳遞給你的感覺。(生感情朗讀)
師:很有感覺!我們一起來讀。(齊讀)
師:同學們,剛才很多同學在看圖介紹這個村莊的時候,說到了房屋、村莊、魚蝦……那么,作者為什么不寫這些,而是只寫森林、河水、天空、空氣?
生:我覺得先寫出原先村莊的美麗,再后面寫亂砍亂伐后是什么樣的,形成了對比。
師:加上蝴蝶、房屋對比就沒有嗎?還不足以有說服力。
生:森林、河水非常漂亮,我覺得富有代表性。
師:這些景物,城市里有嗎?
生:沒有。
師:這個同學說到點子上了。我們看,城市里有森林嗎?
生:沒有。
師:有,鋼筋水泥森林(笑)。城市里有河水嗎?
生:有。
師:清澈見底嗎?
生:不,污濁不堪。
師:城市里有湛藍深遠的天空嗎?
生:城市的天空,一片灰蒙蒙。
師:城市里有清新甜潤的空氣嗎?
生:沒有,被嚴重污染。
師:重度污染。來,我們對比著讀一讀。(生讀小村莊的景物,師對相對應的城市的景物)
【出示課件】: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這就是作者寫故事高明之處,寫小村莊時時處處與城市對應著寫,抓住城市里沒有的事物來寫。所以,我們才覺得這個小村莊這么美麗。來,我們再來讀一讀。(生自由讀)
師:誰覺得自己的聲音是最美的?請你把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美美地介紹給大家。(生讀)
師:你的嗓音也很甜潤。找位男生。(生讀)
師:不錯!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齊讀)我們再去背背這段話,一定比剛才更有感覺。(學生有感情地齊背)
師:同學們,這個故事開頭,還有一個精妙地方呢!有一個詞語,如果沒有了,整段話的意思就變了。
生:(爭搶著)早先。
師:為什么“早先”這個詞語沒有了的話意思會完全不一樣呢?
生:因為后來這個村子被河水吞沒了。
師:如果沒有“早先”這個詞語,這美麗的村子依然存在是不是?(生點頭),你看,這個“早先”多妙!第一句話為整個悲劇性故事埋下了伏筆。老師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時,心里“咯噔”一下,為什么是“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村子”呢?這一定是一個悲劇故事。很多好故事,開頭往往都會埋下伏筆。大家今后讀故事要留意這樣的伏筆。讓我們一起再讀,現在讀這段話,你還是會興高采烈嗎?(生略帶低沉地讀第一段)
師:同學們,學語文,碰到精彩的句段,我們要學會運用。比如,讓你把這條小河寫具體,寫出它的清澈見底,你可以從哪些角度去寫?
生:小魚小蝦快樂玩耍。
生:河底的石子。
生:鵝卵石會閃亮。
生:把河水比喻成湖泊、綢緞一樣。
師:太棒了!拿出紙快速地把老師詞語庫里的詞語,填入語段,你覺得你還可以想到更好的詞語或句子,你可以把它加上去。什么地方怎么樣,盡量用四個字的詞組,讀起來很有節奏感。
【出示課件】:
隨波搖曳 對鏡梳妝 清晰可見 自由嬉戲忽隱忽現
山谷中,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岸上垂柳( ),河邊水草( ),魚蝦( ),卵石( )。
(生書寫)
師:到現在一次都還沒發言的同學舉手!(生舉手)你來——
生:山谷中,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岸上垂柳隨波搖曳,河邊水草清晰可見,魚蝦自由嬉戲,卵石忽隱忽現。
師:有沒有不同寫法?
生:山谷中,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岸上垂柳對鏡梳妝,河邊水草隨波搖曳,魚蝦自由嬉戲,卵石清晰可見。
師:有沒有同學自己加了一句的?
生:山谷中,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岸上垂柳青翠碧綠,河邊水草隨波搖曳,魚蝦自由嬉戲,卵石清晰可見。
師:我想問你,你是為了寫垂柳還是寫小溪?
生:垂柳。
師:這整段話你是要介紹什么?
生:小溪。
師:對啦!改一改。
生:垂柳對鏡梳妝。
師:“對鏡梳妝”寫出了垂柳的美麗、小溪的清澈,而“青翠碧綠”僅是寫了垂柳。同學們,學語文要活學活用,你的作文才會越寫越棒!
三、探究:作者怎樣把感情藏在故事里
師:山谷中,原先有個美麗的小村莊。可是后來,這個小村莊竟然消失了,令人心痛地消失了。請大家默讀文章2、3、4自然段,拿起筆畫出小村莊變化的詞語、句子,思考它是怎樣一步一步消失的。
(生默讀圈畫)
師:我們按照課文的順序來交流。第二自然段哪一句話寫出了小村莊的變化?
生: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出示課件】:
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師:把這句話讀正確。(生讀)“裸露”再讀一次。(生讀)
師:“裸”字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個字很相像?這個字里邊也有“衣服”也有“果”字。
生:裹。
師:但他們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樣?誰發現了?
生:“裹”衣服在下面。(師打斷:衣服在下面嗎?)
生:衣服藏在中間。
師:衣服中間藏著“果”,這就是“裹”,而這個“裸”字衣服到哪兒去了?
生:在邊上。
師:同學們,在課文里土地的“衣服”是什么?
生:樹木。
師:對,樹木慢慢消失了,土地就逐漸“裸露”呢。
師:這段文中還有一個“犁”字,一起來讀一讀。(生讀)你們見過犁嗎?(出示圖片)拿起筆把這個“犁”和“裸”字寫一寫。(生書寫)
師:還有一個“黎”字,它是——
生:“黎明”的“黎”。
師:這個字很容易寫錯,寫一寫。(生書寫)
師:這個“黎”字查字典,你覺得查什么?我告訴你們,它可以查“禾”,也可以查“ 水 ”,還可以查“黍”,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回到這個句子上來。(生讀)
【出示課件】:
( )家想( ),( )家想( ),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師:接下來,我們研究一下土地是怎么漸漸“裸露”的。全體同學起立,現在,你們仿佛就是一棵棵樹,此刻的森林郁郁蔥蔥。但是,一家家的村民都去砍樹,這樹啊,越來越少。(隨機問一位學生)你姓什么?
生:王。
師:你來說“王家想——”,接著說。
生:王家想做茶幾,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生:盧家想做衣柜,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生:唐家想做床,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師:其他人家也想造的,請你們也來說一說。(生自由練說)
(五位學生不愿坐下)
師:同學們啊,原本,森林全部都是樹木,現在只剩下這孤零零的五棵樹,土地就——
生:裸露了。
師:是啊,大片大片地裸露了,山上,只剩下一個個樹樁了。你看,作者就這樣不動聲色地講著這個故事,而他的感情,卻藏在文字的背后。繼續找,這個小村莊后來又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第三自然段中有沒有寫到?
生: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出示課件】:
( )家想( ),( )家想( ),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師:自己讀一讀這段話,注意作者在寫故事的時候既把故事情節往前推進,又把自己的感情藏在里邊。你覺得作者把感情藏在哪些詞語里邊?
(生自由讀)
生:“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中的兩個“不斷”。
師:為什么你覺得作者把感情藏在這兩個“不斷”里邊?
生:他眼睜睜地看著山坡上的樹木減少。
師:眼睜睜地看著卻無能為力,寫出了作者的感情。
生:“各式各樣的工具”中看出砍掉樹木很多很多。
師:是啊,有多少樹木在消失呀!
生:我覺得“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這句也是,人們不斷砍伐樹木,樹木越來越少,用來當家具,用來當柴燒,讓人心痛。
師:是讓,讓所有的人痛心啊!兩個“不斷”、三個“變成了”,都藏著作者的感情。來,讓我們通過朗讀把這種感受讀出來。(生齊讀)
師:同學們,好的故事,不但故事情節在推進,還把講故事的人的感情藏在文字里邊,讓讀者自己去琢磨。我們繼續找,第四自然段里邊小村莊的變化的詞句,哪些藏著作者的感情。
生: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那個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師:如果讓你在這段話中只摘一句,你摘哪句?
生:可是,那個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師:你認為作者的感情藏在哪些詞句中?(生練讀)通過自己的朗讀來表達出來。
【出示課件】:
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可是,那個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師:哪位同學愿意把作者藏在文字里的感情讀出來?
(生感情朗讀)
師打斷:速度可以慢一點。
(生繼續讀)
師:讀得很不錯!剛才你特別想強調哪些詞?為什么?
生:“咆哮的洪水”,因為沒有樹木,樹木沒法保護村莊,村莊就被卷走了。
師:咆哮的洪水無情地卷走了小村莊,讓人心痛!
(生讀)
師:你想強調哪個詞?
生:“不知卷到何處”,人們亂砍伐樹木,遭到了報應。
師:我們的同學都關注原因,有沒有同學關注到一個詞語,他仿佛把他當人來寫——
生:(搶著叫出來)沒喘氣兒。
師:什么叫“沒喘氣兒”?
生:沒有停歇。
師:沒有停歇,不間斷。那這個小村莊,這五天五夜僅僅是大雨沒有喘氣兒嗎?誰接下往下說。
【出示課件】:
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
山洪沒喘氣兒,一連……
河水沒喘氣兒,一連……
生:山洪沒喘氣兒,一連沖下去很多泥沙。
師:他一連沖走了一間又一間房屋,沒喘氣兒地沖。
生:河水沒喘氣兒,一連往上漲,往上漲。
生:山洪沒喘氣兒,一連把村莊里的所有都淹沒了。
師:是啊,山洪也沒喘氣兒地沖刷、淹沒著一切。同學們,這部分,是故事的高潮。一般人在講故事的時候,講到高潮,會故意停一下,制造一種緊張的氛圍。我們來試一下,你覺得在哪兒可以稍微停頓一下,制造聽故事人那種緊張感?自己試試看。(生練讀)
師:誰來試試?要用講故事的方式讀。
(生讀得斷斷續續)
師:我有點緊張,不是緊張這個小村莊,而是怕你會突然讀不下去。你來試試看。(生比較平穩地讀)
師:張老師想來試試。(師范讀)一起試試!(生齊讀)
(全場鼓掌)
四、沉思:故事給我們留下什么
師:(淡淡憂傷的背景音樂響起)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都沒有了!
(課件鏡頭回閃:房子、家具、工具等一件件消失,而后定格在那把鋒利的大斧頭,最后,斧頭也漸漸消失,畫面上一片空白)
師: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那個美麗可愛的小村莊沒有了……同學們,這個小村莊真的什么都沒有了嗎?請你看看這幅圖,可能還留下了什么?
【出示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