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讀了《可貴的沉默》,我們知道那些同學真的懂事了。下面課文中的小彼得,又是怎樣由不懂事變得懂事了呢?讓我們讀讀課文,了解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想想媽媽為什么寫的都是“0芬尼”;小彼得看到媽媽的賬單是怎么想的。
20.媽媽的賬單
小彼得是一個商人的兒子。有時他得到他爸爸做生意的商店里去瞧瞧。商店里每天都有一些收款和付款的賬單要經辦,彼得經常被派去把這些賬單送往郵局寄走。他漸漸覺得自己似乎也成了一個小商人。
有一次,他忽然想出一個主意:也開一張收款賬單寄給他媽媽,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
一天,媽媽發現她的餐盤旁邊放著一份賬單,上面寫著:
母親欠她兒子彼得如下款項:
取回生活用品 20芬尼
把掛號件送往郵局 10芬尼
在花園幫助大人干活 20芬尼
彼得一直是個聽話的好孩子 10芬尼
共計: 60 芬尼
彼得的母親仔細地讀了一遍,然后收下了這份賬單,什么話也沒有說。
晚上,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邊找到了他想要的報酬。正當小彼得如愿以償,要把這筆錢收進自己的口袋里時,突然發現餐盤旁邊還放著一份給他的賬單。
他把賬單展開讀了起來:
彼得欠她的母親如下款項:
為在她家里過的十年幸福生活 0芬尼
為他十年中的吃喝 0芬尼
為在他生病時的護理 0芬尼
為他一直有一個慈愛的母親 0芬尼
共計: 0芬尼。
小彼得讀著讀著,感到羞愧萬分。過了一會兒,他懷著一顆怦怦直跳的心,躡手躡腳地走近母親,將小臉蛋藏進了媽媽的懷里,小心翼翼地把那60芬尼塞進了她的上衣口袋。
《媽媽的賬單》教學設計
教學理念:
本課是略讀課文,預案的設計努力倡導讓學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學懂文本,通過說話、朗讀等方式,感悟出故事包含著的深刻的人文內涵,使學生潤物細無聲地受到語言的訓練、情感的熏染。
教學目標:
1. 學習默讀課文。
2. 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懂得主動幫助父母做事。
3. 培養獨立的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讀懂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理解媽媽給小彼得的那份賬單的含義。
教課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課題
1.解讀古詩,引入教學。
我們學過一首描寫母親為即將遠行的孩子縫補衣服的詩,題目是——《游子吟》。對,今天就讓我們再滿懷深情地來讀一讀吧。
2.圍繞“報”字引入新課。
還記得詩中的“報”是什么意思嗎?我突然想到了另一個和“報”有關的詞(板書“報酬”),這又是什么意思?(付出勞動后得到酬勞。)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個關于“報酬”的故事。
3.出示課題: “媽媽的賬單”。
一起讀一讀課題。你有沒有看見過“賬單”?媽媽的賬單是什么樣的賬單呢?下面我們就開始學習這篇課文。
4.題目邊上加星號表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那今天就讓我們自己試著去讀懂這篇課文,好嗎?
二、初讀自學,了解大意
1.先請同學們仔細地看課文的情境,我會叫幾個同學起來讀一下這篇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文中講到了幾份賬單?分別是誰寫的?賬單中分別寫了什么?
2.接下來能自己讀課文嗎?當你碰到難讀的詞語或句子的時候就把它劃下來反復地讀,直到把課文讀通順為止。
3.檢查詞語:你從書中找到了哪些容易讀錯的詞語,和我們大家交流吧。例如:索取 報酬 款項 如愿以償 羞愧 慈愛 躡手躡腳 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都會讀嗎?先請你的同桌檢查一下。讓我們一起來熟悉一下它們吧。先找幾個同學讀,最后齊聲朗讀。
三、對比兩份賬單
1.出示兩份賬單:這就是同學們剛才提到的兩份賬單。
2.讓我們仔細看看它們有哪些區別?
3.引導學生理解兩份賬單的不同。
①內容不同:一份是母親欠他兒子彼得的帳單,一份是彼得欠他母親的帳單。
②時間不同:媽媽為彼得付出了十年的辛苦勞動,而彼得也許是一天或兩天。
③報酬不同:媽媽為彼得付出了很多,卻要彼得支付0芬尼,而彼得一共向媽媽索取了60芬尼。
4.媽媽讀了彼得的賬單后,有什么反應?為什么什么話也沒有說?
(她期待小彼得能夠自己醒悟,而且她相信小彼得看了她的帳單會象她期待的那樣,明白事理,改正自己的不當行為。)
四、圖文結合,誦讀感悟
[!--empirenews.page--]1.指導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小彼得把賬單展開讀了起來,讀著讀著,他想到了什么?
(1)教師啟發:是啊!小彼得讀了很多遍,心中洶涌澎湃,思緒萬千,肯定也想了很多。請發揮聯想和想像,揣摩小彼得的心理。
(2)學生發言:
生甲:他讀著讀著,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誕節,媽媽……
生乙:他讀著讀著,想起了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風呼嘯,自己突然發起了高燒,媽媽……
生丙:他讀著讀著,又想起了那次自己犯了錯……
生丁:他讀著讀著,……
五、誦讀感悟“羞愧”
1.那小彼得體會到媽媽的愛了嗎?從哪兒看出來的?請你仔細讀讀最后一段。
2.小彼得撲進媽媽的懷里,會和媽媽說些什么話?
3.現在,你又對小彼得有什么評價呢?
(是啊,小彼得還是個懂事的孩子,看到媽媽的帳單,他很快領悟到,媽媽是一直在無微不至地關心愛護著自己,從來沒有想到過報酬。跟媽媽的付出相比,自己所做的實在是微不足道的,因此他改正了自己的做法。)
六、討論題意,升華內涵
1.那讓我們再仔細瞧瞧媽媽的這份帳單,你們說母親十年來為彼得的辛勤付出就僅僅只有這四條款項嗎?如果我請你把這份母親的帳單再列詳細點,還可以列舉什么呢?(師引導:從小到大,已經為他洗了數不清的衣服,生病時……)
2. 既然媽媽付出了這么多,為什么媽媽的賬單上寫得都是“0芬尼”?(是啊,媽媽為孩子付出的已經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了。媽媽的愛不但是無價的,也是無私的,媽媽只是全身心的愛著自己的孩子,從不計報酬。)
七、延伸拓展
1.推薦閱讀相關文章。
2.談談父母是怎樣愛你的?而你又幫父母做過什么事?當時怎么想的?
3.寫一段話或一封信,把你對媽媽的愛、感激、承諾、感恩……寫在里面,當作是一份遲到的母親節禮物送給她們吧。
第2課時 (同步學習)
教學過程:
一 、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媽媽的帳單》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帳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開給他的一份帳單,這份帳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情深,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課文切入角度獨特,把母愛的無私、無價表現得極為動人,意蘊深長,是一篇人文意義很強的文章。)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媽媽無私的無價的愛。
二、課堂練習作業
下面我們做一下這節課的練習,更及時更牢固的復習課文內容。
1.寫出與做生意有關的詞語
例:賬單 盈利 虧本 成本 賺錢 賠錢 爾虞我詐 察言觀色
(讓學生根據自己平時的積累自己寫,如果實在想不出老師適當提醒。)
2.照樣子,給句子換個說法。
例:我們怎么能忘記媽媽的愛呢?→我們不能忘記媽媽的愛。
(這種句型是反問句,反問句就是把答案藏在問題里,且答案是唯一的,也是肯定的。肯定反問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反問句表示肯定的意思。)
反問句改為陳述句的方法:
⑴ 將反問句中的肯定詞改為否定詞,或將否定詞改為肯定詞
⑵ 將反問句中的反問語氣詞(怎、怎么、難道等)去掉
⑶ 將句末的疑問助詞(呢、嗎等)去掉,問句改為句號
①少先隊員怎么能向困難低頭呢?→少先隊員不能向困難低頭。
②阮恒純潔的心靈,不正像一個含苞待放的花蕾嗎?→阮恒純潔的心靈,正像一個含苞待放的花蕾。
第3、4題課上已經討論過了,只需要組織自己的語言,寫下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