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放風箏》說課設計
一、說教材。
我們現(xiàn)在正是處于春季,隨著天氣漸漸轉暖,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jié),許多孩子都會和家長一塊去放風箏,因此通過本活動希望大家能注意放風箏中的安全,把活動中所學,服務于現(xiàn)實生活。
二、說活動目標。
1、讓孩子能夠感受放風箏的快樂。
2、知道放風箏時應該選擇合適的場地,并注意安全。
三、說活動準備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經(jīng)驗準備:
事先了解一些放風箏易造成危險的情況。
四、說活動過程
1、老師表演,學生猜,學生和老師一塊表演放風箏導入活動。
2、通過觀看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共同說出,哪些場地適合放風箏,哪些場地不適合放風箏,為什么。
3、老師作總結,告訴幼兒適合放風箏的地方,不適合放風箏的地方。
4、學習一首關于放風箏的兒歌,老師和幼兒一同記憶。
五、說教法
采用的方法有:
動作表演法、課件演示法、賞識激勵法、兒歌學習法,使幼兒在快樂中,加深對本活動的認識。
六、活動延伸
孩子回家后,可以和家長一塊去放風箏,把所學的挑選場地的方法用到生活實際中,當爸爸媽媽的小老師,做到安全的放風箏。
《放風箏》教學反思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在幼兒周圍的大自然中,紅紅的花、綠綠的草、枝頭的嫩芽、飛舞的蝴蝶和暖暖的陽光、柔柔的春風,到處充滿了生機勃勃、變化萬千這些春天特有的景象。與此同時,春天也是春游的好季節(jié)。結合我們的語言活動《放風箏》,我課前準備中,幼兒去操場上放風箏,除了讓幼兒對風箏的外形特征、顏色、圖案有一定的了解以外,還讓幼兒親身體驗了放風箏所帶來的樂趣。
活動《放風箏》描繪的是幼兒熟知且喜愛的日常生活中放風箏的游戲,非常巧妙的將小白云想象成風箏,它以簡潔明快、多重復、富有韻律的語感以及大量的象聲詞增加了語言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很適合小班幼兒的學習和理解。小兔在放一只蘿卜風箏,小貓在放一只金魚風箏。活動一開始,我首先以談話的方式引起幼兒的興趣 “你們喜歡春游嗎?看一看誰也來了?”接著通過觀察圖示,猜想小動物們在草地上干什么。又以連線的形式幫小動物找風箏,幼兒們都能說出找到風箏的原因,知道小動物們放的是什么風箏。我又以通過聽故事第一到三節(jié),讓幼兒知道小豬的風箏是什么。小豬的風箏本領很大,通過變魔術方式小白云一會變成小綿羊,變成大白鵝,變成小白馬。同時也讓幼兒模仿小動物們是怎么叫的、跑的時候又會發(fā)出什么聲音。在完整講述小白云變魔術的基礎上,我又提出問題:“小白云還可以變成什么呢?”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的想象力。這個時候孩子們思維比較活躍,說出了很多的動物,“像小貓、小魚”等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新的句型。最后我運用留空讓幼兒填充的方式,引導幼兒較完整地講述故事,充分感受了童話作品語言的重復性。
整堂課下來我感覺到還有很多不足。首先,教學用語應加的簡潔一點,這一點,在平時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就應不斷的積累。其次,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間,除了讓幼兒了解故事情節(jié),也要給孩子留出思考和說的時間。這個環(huán)節(jié)應該讓孩子說,注意想想要讓孩子怎么說,怎么引導。還有就是我在講述的過程中,可以看出幼兒被故事吸引了。能夠認真地聽。在回答我的提問時,也能準確回答。但是,我忽略了,在整個課堂上,孩子才是主體。應該激發(fā)他們說的欲望,而這節(jié)課上,我卻說得太多。我應該給孩子留出時間去思考去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