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風箏》第一課時教案
教學目標:
1. 掌握生字詞
2. 圖文結合,找出描寫圖畫內容的句子
3. 理解課文是怎樣把“大蜻蜓”上天的過程寫具體的。
4. 積累描寫風箏顏色、姿態的詞句。
5. 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風箏隨風飄蕩的情景
重難點、關鍵:
1.圖文結合,找出描寫圖畫內容的句子.
2.理解課文是怎樣把放“大蜻蜓”上天的過程寫具體的。
3.積累好詞好句。
課時劃分: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掌握生字詞
2.圖文結合,找出描寫圖畫內容的句子
3.學習第1、2自然段
4.積累好詞好句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風箏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猜謎語
2.風箏
3.出示一實物風箏
二、 學習生字詞
三、 學習課文
1.看圖,說圖畫內容。
(1) 學生自由說圖。
(2) 老師歸納 ——《放風箏》一文描繪了幾個小朋友們放風箏的快樂過程。
2.現在大家讀課文,找出哪些自然段是剛才大家說過的內容。(也就是圖上畫的內容)
(1) 學生自由讀課文
(2) 匯報
(3) 老師引導找出描寫圖畫內容的句子
a) 空中的風箏有哪些?
b) 空中有沒有飛機、鳥兒?
c) 我的大蜻蜓還在哪?
描寫圖畫的句子有:第2自然段,第3自然段第一句
3. 學習課文的1、2自然段。
(1) 自由讀1、2自然段
(2) 說說讀懂了什么內容。
引導學生說出以下內容:
“我”和哥哥在星期天的早晨去體育場放風箏。
這一天的天氣十分晴朗。
來體育場放風箏的人很多。
空中的風箏有各種各樣的。
我催哥哥快點放風箏。
(3) 看圖完成填空。
a) 星期天的早晨,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和哥哥來到體育場,準備放風箏。
b)體育場上的風箏各式各樣,有老鷹、鸚鵡、仙鶴、蜈蚣,我催哥哥快點放大蜻蜓
(4) 找出喜歡的詞、句讀背(老師相機引導)
(5) 說說文中的省略號后還會寫哪幾種風箏?
(6) 朗讀1、2自然段。
四、小結
美麗的風箏滿天飛,我的心也快飛上天,我們明天再學作者是怎樣把大蜻蜓放飛的。
五、作業
抄寫詞語。背、寫好詞好句。
《放風箏》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讀文、讀文體驗、拓展實踐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三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主識字能力,所以部分簡單的生字可以讓學生通過自學完成。對于讀音較難、字形復雜的生字教師可以單獨加以指導,但這并不是教拼音或字形結構,而是對其鞏固復習。這雖不是課文教學的主要部分,卻是教學的重要部分。本堂課中的生字在字形上重點指導了“翱、翔、翼”。
文教學,永遠離不開聽說讀寫,永遠是在想一想、讀一讀,讀一讀、想一想,想一想、寫一寫這樣的過程中螺旋上升的。整堂課中,讀、想、寫并不是人為割裂的,讀為想打下了基礎,而想象說話又能促進更好地讀,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課文人文內涵的理解將一步一步加深。在課文結尾處,讓學生學習課文的描寫,請仔細觀察一個同學,向大家作介紹,并猜猜他是誰,在充分朗讀、理解的基礎上,學生最后才能有自己多元的感悟。學生的語言選擇是開放的,這就要求教師有很強的調控能力,幫助學生用規范的語言表達,并及時記錄好的詞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