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專列》說課稿
一、說教材
《燕子專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和燕子有關的感人故事:一年春天,歐洲瑞士氣溫驟降,風雪不止,許多燕子在瑞士境內饑寒交迫、瀕臨死亡。瑞士政府呼吁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派帶有空調的漂亮列車將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課文宣揚了“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時代主題。
二、說目標
本文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歐洲、瑞士、舒適、空調、啟程、特殊、長途、驟降、疲勞、饑寒交迫、溫暖、政府、救護、車廂、致謝”等詞語,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對惡劣氣候、環境的感悟,體會人們奉獻愛心的品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惡劣氣候、環境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
2、感受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三、說重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引導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重點詞句的理解,體會貫穿全文的愛心,增強保護環境、愛護鳥類的意識。
四、說難點
本文的教學難點是:
領會描寫惡劣氣候與環境的內容與人們奉獻愛心的關系,感受這樣寫的表達效果。
五、說教法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形式的讀,讓課堂與文本充分對話,課堂與學生充分對話,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落到實處,學生的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得到有機整合。
《燕子專列》教學反思
《燕子專列》是三年級下冊第二組以愛護環境為專題的一組課文中的其中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和燕子有關的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歐洲的瑞士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這時許多從南方飛回北方的燕子經過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饑寒交迫,面臨死亡。瑞士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后,呼吁人們尋找凍僵的燕子,將它們送到火車站,并用帶空調的列車將這些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這個故事很感人,再加上敘述平實,語言淺顯。表現了人類對鳥兒博大的愛心,呼喚人們要保護動物。上完本節課后,感覺自己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一、導入自然,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通過圖片展示,再加上老師動情講解,讓學生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再出示燕子圖片,讓學生說說對燕子的了解,然后引出課題,學生自然會提出疑問:會長途飛行的燕子,怎么需要坐專列呢?自然就激發起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重研讀感悟。
在上課文第2自然段時,我重點抓住了“麻煩”來進行教學,燕子究竟遇到了什么樣的麻煩,讓學生先劃出有關句子,并多讀幾遍感受感受。在學生體會理解“當地氣溫驟降,風雪不止,幾乎所有的昆蟲都被凍死了。”這一句時,讓學生重點理解“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這兩個詞,在學生自主感悟后,我借助一段視頻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教材所描寫的特定情景中。當播完這段視頻以后,我再引導學生進行角色體驗,想象小燕子的處境如此艱難,它會對人們說些什么?讓學生的情感心弦得到撥動,感情得以勃發,從而產生對燕子的同情,憐憫之心。最后讓學生感情朗讀,學生讀得聲情并茂。在理解“燕子經過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疲勞…… 瀕臨死亡。”這一句中,讓學生理解體會“長途跋涉”這個詞時,我讓學生想象燕子會飛過哪些地方?又告訴他們燕子要飛5000公里,平均每天要飛一百多公里,讓學生體會到燕子長途跋涉的艱辛。“饑寒交迫”這個詞語。學生理解的很好。有的學生能聯系前文來理解:“幾乎所有昆蟲都被凍死了”燕子是捕食害蟲的能手,現在昆蟲都死了,燕子找不到食物,再加上天氣寒冷,這就是饑寒交迫。”理解得非常到位。
不足之處:
1、在學習生字和新詞的時候, “麻煩”這個詞語比較難讀,因為煩在這個詞語中讀輕聲,孩子們的掌握情況不好。雖然多次正音,但還是有學生輕聲讀得不到位。
2、在理解“呼吁”的意思后,讓學生代表政府寫幾句呼吁的話,對學生來說有點難度,改成:“如果你是一名電視臺的記者或是廣播電臺的播音員,你會怎么呼吁?”這樣應該會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