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名分節讀課文。
(二)檢查復習。
1.第一、二小節各說了什么意思?
2.作者具體向我們介紹了荷花的哪幾種姿態?
(三)學習第三小節。
1.指名讀。
2.設疑:“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對照掛圖,想象一下,都有哪些姿勢?先同桌說說,再全班交流。
第三小節連用了幾個“一朵”?有什么作用?
(連用四個“一朵”,突出“朵數”之多,每朵的姿勢各不相同,美不勝收。)
3.指導朗讀前兩句。
4.指名讀最后一句。
5.看圖:圖上的景物與課文的描述有什么不同?(通過比較使學生明白,圖上只畫了荷塘的一角,不是全部。)
6.比較句子。
(1)如果把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圖……
(2)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幅畫……
(3)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畫……
(4)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
(這樣比較,可以看出第四句為最好。因為①“眼前的”指出了作者看到的,與文末“我是在看荷花呢”相呼應。②“大”指明了這一池的整體,與前文的描寫相呼應;③“活”字最富表現力,表現出一池荷花旺盛的生命力,與前文“挨挨擠擠”、“碧綠”、“冒出來”、“飽脹得……要破裂似的”相呼應。)
7.“畫家”這里指誰?這句話是什么意思?怎樣才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
8.指導朗讀第三小節。
9.指名讀2—5小節,比較這兩小節,哪小節寫得具體?是怎樣寫具體的?
10.用上課文第二小節描寫荷花各種姿態的優美句子或換用自己的話,擴寫第三小節中的有關內容。
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有的________,有的________,還有的________。
11.放錄像,同時范讀3—4小節,思考:看著這美麗的畫面,聽著優美的文字,這時候,你想到了什么?
(過渡)看著這么多又香又美的荷花,作者會產生什么樣的感情?這種感情又是怎樣表達的?
(四)學習第4小節。
1.指名讀。
2.設問:“仿佛”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一朵荷花?那為什么“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翩翩起舞”中的“翩”是形聲字,羽字表形,字義一般和鳥有關,“翩翩”也就是像鳥兒飛一樣輕盈,“起舞”就是“跳起舞來”,邊說邊作手勢。誰能到前面表演一下?
指名學生戴荷花頭飾表演,指名朗讀第4小節。
作者覺得自己忽然變成了一朵荷花,這時候,他的心情是怎樣的?我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抓住“翩翩起舞”、“快樂”、“好夢”等詞語)
“好夢”后面的省略號表示什么?你能把省略的內容補充上嗎?(啟發學生展開想象)
3.小結:這一小節主要寫什么?
(五)學習第五小節。
齊讀最后一小節,提問:最后一小節不寫可以嗎?為什么?
(六)總結全文。
1.齊讀全文
2.作者為什么能把荷花寫得如此之美?
3.指導學生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細致描繪的寫作方法。
(七)質疑。
(八)朗讀、背誦課文。
七、布置作業
預習《春蠶》
(一)查字典,學生字詞。
(二)認真讀課文。
把句子讀通順,遇到讀不懂的地方把它畫出來。
八、板書設計、
《荷花》教學反思
1、讀讀、畫畫、說說,品讀課文,感悟語言。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課文第2小節時,我采用了創設了讀讀、畫畫的學習活動,抓住這節中的一些精言妙語——描寫荷花各種形態的句子,如何引導學生感受荷花姿態的婀娜,讓學生有滋有味地進行誦讀。當看到學生讀書目在紙上,心人書中時,為了進一步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荷花的各種美姿,激發學生地的興趣,我讓學生選擇你喜歡的荷花的姿態畫一畫,說一說,通過動動手,動動口,引導學生將文本語言內化,使學生從文本的語言中感受荷花的美,體會作者的情,在賞讀中培養審美語感。
2、拓展思維,激發想象,積累運用。
在第2小節的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欣賞一池嬌艷多姿的荷花,讓學生進一步感受荷花的美,體會到小作者為何會陶醉在其中,從而達到讀者、作者、文本三者之間的共鳴。這樣,學生才能有感而發,有話可說。而后通過媒體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想像,說一說:蜻蜓和和小魚會對我說些什么? 讓學生用學到的課文語言來贊美荷花,并因此轉化為學生的語言背景,進入潛意識之中。
更多相關文章:
1.三年級語文下冊《賣木雕的少年》教學設計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