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為什么“早先”這個詞語沒有了的話意思會完全不一樣呢?
生:因為后來這個村子被河水吞沒了。
師:如果沒有“早先”這個詞語,這美麗的村子依然存在是不是?(生點頭),你看,這個“早先”多妙!第一句話為整個悲劇性故事埋下了伏筆。老師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時,心里“咯噔”一下,為什么是“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村子”呢?這一定是一個悲劇故事。很多好故事,開頭往往都會埋下伏筆。大家今后讀故事要留意這樣的伏筆。讓我們一起再讀,現在讀這段話,你還是會興高采烈嗎?(生略帶低沉地讀第一段)
師:同學們,學語文,碰到精彩的句段,我們要學會運用。比如,讓你把這條小河寫具體,寫出它的清澈見底,你可以從哪些角度去寫?
生:小魚小蝦快樂玩耍。
生:河底的石子。
生:鵝卵石會閃亮。
生:把河水比喻成湖泊、綢緞一樣。
師:太棒了!拿出紙快速地把老師詞語庫里的詞語,填入語段,你覺得你還可以想到更好的詞語或句子,你可以把它加上去。什么地方怎么樣,盡量用四個字的詞組,讀起來很有節奏感。
【出示課件】:
隨波搖曳 對鏡梳妝 清晰可見 自由嬉戲忽隱忽現
山谷中,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岸上垂柳( ),河邊水草( ),魚蝦( ),卵石( )。
(生書寫)
師:到現在一次都還沒發言的同學舉手!(生舉手)你來——
生:山谷中,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岸上垂柳隨波搖曳,河邊水草清晰可見,魚蝦自由嬉戲,卵石忽隱忽現。
師:有沒有不同寫法?
生:山谷中,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岸上垂柳對鏡梳妝,河邊水草隨波搖曳,魚蝦自由嬉戲,卵石清晰可見。
師:有沒有同學自己加了一句的?
生:山谷中,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岸上垂柳青翠碧綠,河邊水草隨波搖曳,魚蝦自由嬉戲,卵石清晰可見。
師:我想問你,你是為了寫垂柳還是寫小溪?
生:垂柳。
師:這整段話你是要介紹什么?
生:小溪。
師:對啦!改一改。
生:垂柳對鏡梳妝。
師:“對鏡梳妝”寫出了垂柳的美麗、小溪的清澈,而“青翠碧綠”僅是寫了垂柳。同學們,學語文要活學活用,你的作文才會越寫越棒!
三、探究:作者怎樣把感情藏在故事里
師:山谷中,原先有個美麗的小村莊。可是后來,這個小村莊竟然消失了,令人心痛地消失了。請大家默讀文章2、3、4自然段,拿起筆畫出小村莊變化的詞語、句子,思考它是怎樣一步一步消失的。
(生默讀圈畫)
師:我們按照課文的順序來交流。第二自然段哪一句話寫出了小村莊的變化?
生: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出示課件】:
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師:把這句話讀正確。(生讀)“裸露”再讀一次。(生讀)
師:“裸”字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哪個字很相像?這個字里邊也有“衣服”也有“果”字。
生:裹。
師:但他們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樣?誰發現了?
生:“裹”衣服在下面。(師打斷:衣服在下面嗎?)
生:衣服藏在中間。
師:衣服中間藏著“果”,這就是“裹”,而這個“裸”字衣服到哪兒去了?
生:在邊上。
師:同學們,在課文里土地的“衣服”是什么?
生:樹木。
師:對,樹木慢慢消失了,土地就逐漸“裸露”呢。
師:這段文中還有一個“犁”字,一起來讀一讀。(生讀)你們見過犁嗎?(出示圖片)拿起筆把這個“犁”和“裸”字寫一寫。(生書寫)
師:還有一個“黎”字,它是——
生:“黎明”的“黎”。
師:這個字很容易寫錯,寫一寫。(生書寫)
師:這個“黎”字查字典,你覺得查什么?我告訴你們,它可以查“禾”,也可以查“ 水 ”,還可以查“黍”,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回到這個句子上來。(生讀)
【出示課件】:
( )家想( ),( )家想( ),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師:接下來,我們研究一下土地是怎么漸漸“裸露”的。全體同學起立,現在,你們仿佛就是一棵棵樹,此刻的森林郁郁蔥蔥。但是,一家家的村民都去砍樹,這樹啊,越來越少。(隨機問一位學生)你姓什么?
生: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