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設計理念
古詩是我們祖先遺留下來的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我們的教學目的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古代詩歌,增加傳統文化的積累;啟發學生喜歡古詩,并且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陶冶愛美的情趣。但是由于古詩創作的年代離學生比校久遠,所以學生在理解意思,體會意境方面就比較困難。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我主要是想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來突破教學的重難點。總之在整個的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始終有一條清晰的脈絡,那就是從整體上把握古詩,去體會它獨特的意韻美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案例(片斷)
交流資料
師:課下老師讓大家搜集了一些關于“范仲淹”的簡單資料,現在誰愿意把你搜集到的資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生:范仲淹是北宋時期的政治家,文學家。
生:范仲淹做官清廉,關心百姓的疾苦,他還和皇上一起搞改革,想把國家治理得更好。
生:我搜集到了范仲淹寫的一句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這句話中,我感覺他是一個非常愛國的人。
生:我知道范仲淹寫過《漁家傲》、《江上漁者》等名篇。
師:看來同學們都很用心地去搜集了資料,今天我們就學習一首范仲淹寫的《江上漁者》。
初讀感知
練習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略)
師:接下來請大家默讀古詩,邊讀邊想象,看看你的頭腦中出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
生:小船像一片樹葉,在江面上飄飄蕩蕩。
生:有很多人在江面上打魚,小船很小,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生:江面上的小船一會兒被大浪卷進去,一會兒又冒出來。
生:……
師:初讀了古詩后,你們有了自己的感受,談出了自己的理解,老師感覺你們真了不起。
品讀感悟
1、理解詩意
師:請大家再讀古詩,借助古詩下面的注釋,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對不懂的地方要大膽地猜一猜。
生:我能說前兩句:江上來來往往的人,都很喜愛鱸魚味道的鮮美。
師:咱們在以前的很多詩中,都出現過“但”字,在這句詩中“但愛鱸魚美”你們能說說“但”的意思嗎?
學生齊說:只
師:誰還接著談?
生:江上來來往往打魚的人,只喜愛鱸魚味道的鮮美,。
生:我不同意他說的,江上來來往往的不是打魚的人。
師:是嗎?讓我們來讀這兩句詩(齊讀兩遍)你發現了什么?
生:我感覺江上來來往往的人,應該不包括打魚的人,是指那些喜歡吃鱸魚的人。
師:看來大家已經弄明白了它們的意思。
生:我來說說后兩句的意思:你看那只像樹葉一樣的小船,漂潑在江面上,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生:老師,我有一個問題,如果小船像樹葉那么大,人怎么能站在上面呢?
師:你真是個愛動腦筋的孩子。書中的注釋告訴我們“一葉舟”就是像樹葉那么大的小船,誰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
生:當小船在江面上的時候,人站在岸上來看這些小船,遠遠的就像一片片樹葉一樣。
師:你對他的回簽滿意嗎?
該生點了點頭。
2、指導朗讀
師: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打魚時的場面:在大風大浪里,打魚的人乘著一只象樹葉那樣的小船出沒在江面上,他們隨時都有可能被大風大浪吞沒,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你該怎么讀這兩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