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齊讀最后一段。
2、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五、明理
1、小朋友,而對正在修羊圈的養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話想對他說?
生1:老大爺,如果你肯接受別人的意見,你就不會丟第二只羊。
生2:大伯,知錯能改永遠是不嫌遲的。
生3:你做錯事能及時補救,我向你學習。
2、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你說,你說。是呀,這些都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拓展補充
1、“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原來出自于一個八字成語,后面還有四個字,你們知道嗎?
出示: 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他還有另外兩種說法,你們想知道嗎?
出示: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讀讀記記)
七、書寫生字
1、哪個字特別難寫,需要老師幫助的?哦,“窟窿”,這兩個字都是“六”,特別要注意的是,“窿”,“生”上“一”。師范寫。
2、生寫。
八、總結
我們祖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像這樣的故事很多,課后希望你們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節課,我們要舉行一個寓言故事交流會。
板書設計:
想法 已經丟 后悔
亡羊補牢 做法 不補 趕快堵 (未為遲也)
結果 又少 再沒丟
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是一個成語故事。由于這則寓言較短,所以一課時完成。在設計教學時,我根據學習寓言的三個步驟來教學。首先是理解題意。我以文章題目為突破口,直奔重點!巴鲅蜓a牢” 這個題目是對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課題,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脈絡。因此在教學中,我就以選擇“亡,補,牢”這幾個個字意思,讓學生讀課文。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要根據課文內容選擇字意,又為對下文的學習做好了鋪墊。然后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組內學習課文內容。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讀,引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方法的讀、多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感悟,從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讓學生如臨其境。在理解課文時,采用了多種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例如:在理解“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這句話時,就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此句的意思。接著引出養羊人的這種態度對不對?你作為他的朋友快勸勸他吧。讓學生發揮合理想象,自由表達。最后聯系實際理解寓言。在總結全文時,我沒有直接讓學生說讀了課文的感受,而是讓學生讀讀養羊人第一次丟羊后的言語,說說你對他的印象,再找他第二次丟羊后的行為,再讀你又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學生在對這個人的評價中,自然就總結了寓言的教育意義。為了讓學生能聯系實際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我讓學生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補牢事件。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去內學習。本課我是采用回答問題與朗讀指導及學習生字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學生朗讀水平,我設計了朗讀對話這一環節,讓學生切身體會對話的語氣,增強了合作精神。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時呈現。以上是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本節課還存有許多不足之處:
1、語言運用不恰當。有羅嗦現象,導致課堂延時。(還有不該自己講的東西自己講了。)
2、由于時間關系沒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亡羊補牢的例子。這是講課中的一個失誤。
3、沒有拓展延伸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