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極的日子》教學教案
一、導人新課。
1.出示南極的圖片資料。
2.有人說:天下最難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難的事,是叩訪南極。千百年來,南極這個自古長眠的世界向世人裸呈著自己冰肌玉骨,絕世無雙的美麗。這充滿神奇色彩的冰雪玉國能給予人類什么?人類又想從這荒涼的白色世界獲取什么呢?
3.本文的小作者來到了南極,并把自己所見所聞寫成了日記。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4.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邊讀課文邊思考。
(1)哪些內容是小作者看到的?哪些內容是小作者聽到的?
(2)想想哪些地方描寫了“我們”和考察隊員之間的深厚感情?
三、再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糾正易讀錯的字音。
皮膚()氣氛()嚇唬()俱()樂部
2.學生交流討論思考題。
(1)出示句子:
長城站的叔叔們都跑出來迎接,見到我們像見到自己的孩子一樣,個個激動萬分,有的眼圈都紅了。他們仔細地看著我們。我們代表全國的少年兒童向考察隊員們問好。
(2)體會畫線的部分的意思。
(3)想象當時的情景。長城站的叔叔們和“我們”會說些什么?分組想象練習,集體匯報。
四、信息資源交流會。
1.分組交流學生查找的有關南極的知識。
2.組內代表發言,全班交流。
(如:南極的地理位置;南極的自然資源;長城站的介紹;考察隊員在南極喬治島上的一些趣事……)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
找三名同學讀課文。
二、初步了解寫日記的知識。
1.寫日記的內容。
(1)分析課文中的每一篇日記,想想作者記錄了什么內容,想表達什么樣的情感?
(第一篇日記表達了“我們”和考察隊員的深厚感情;第二篇日記表達了“我們”見到象海豹后的喜悅心情;第三篇日記表達出中蘇兩國人民的友誼撒在了兩國兒童心里。)
(2)小結:
日記應該記錄自己生活中的所見所聞,表達自己的真實感情,反映出自己的態度和看法
2.寫日記的格式。
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日記,明確首先要寫清:某月某日星期幾,天氣情況。
三、班上同學日記交流活動。
附:《在南極的日子》教學資料
南極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這是一塊常年為冰雪覆蓋的廣袤的陸地,是地球上最大的“冰雪大陸”,也是世界上最冷的大陸。在這里的萊特冰谷里,有一個瓦塔湖,湖面常年累月覆蓋著厚厚的冰層,氣候十分寒冷。但在這個湖泊的深處,卻是另一番景象,離湖面60米左右的深處,有一層鹽水飽和了的咸水層,溫度達到27℃,比湖面的平均溫度高47℃,極地考察人員稱瓦塔湖是地下的“熱水瓶”。
在冰天雪地、氣候異常寒冷的南極洲,為什么會有這種湖泊深處的”熱水瓶”呢?人們眾說紛紜。有人認為,這是地球內部的地熱向上活動的結果。但經科學探測,人們發現湖底沉積物的溫度比湖底水層的溫度要低,湖底水層的溫度又比湖的中部咸水層的溫度要低,這就說明,熱源不可能來自地下。那么熱源會來自哪里呢?地質學家經過大量的考察研究,終于揭開了這個“熱水瓶”的秘密。原來,這個熱源不是來自別處,而是來自太陽。
地球上有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湖泊,比起南極洲的瓦塔湖來說,這些湖泊受到太陽光照射后所獲得的熱能會更多,可是,在寒冷的季節里,這些湖中并沒有熱水層。原來,瓦塔湖湖面的冰層雖然很厚,但湖水卻非常潔凈,很少有礦物質和微生物,保持了永不混濁的狀態。南極洲極晝時,雖然太陽光始終是斜射的,但長時間照在湖面上,透過潔凈的冰層和透明的湖水,把湖底的水曬成了溫水。這一層湖水含鹽較多,咸水的比重較淡水的比重大,不會跟上層淡水對流溶合,能夠較好地積蓄著太陽光能,加之淡水層象件保暖的“棉襖”,湖面的冰層又象密閉的保暖庫,使得這層咸水得到了“保暖”。
在南極洲,象瓦塔湖這樣的湖泊還有好幾個,它們也都是碩大的太陽能貯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