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你們為自己的兒子自豪!這兩個媽媽都在夸自己的兒子。還有一個媽媽是怎么說的?
生:(指兩位學生讀,全班讀。)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生:我聽出來了,這個媽媽覺得兒子沒有特別的地方。
師:真是一個非常普通、平常的兒子!三個媽媽,有兩個在得意地夸獎自己的兒子,而另一個媽媽認為自己的兒子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三個媽媽的話,老爺爺全都記在心里!媽媽們打好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小朋友,認真讀讀第八自然段,告訴大家,你知道了什么?
生:(自由讀,讀后回答)我知道這段告訴我們水很重。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課文中寫了“水直晃蕩”。
師:“水直晃蕩”,去掉“直”,可以換一個什么詞?(生:水在不停地晃蕩。)為什么會這樣?想一想。
生:因為水太滿了,水很重,媽媽都快拎不動了,才會不停地顫動。
師:所以說——(生:一桶水可重啦!)齊讀第8自然段,師: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感覺到水桶里的水很重,三個媽媽提著水很吃力。
師:假如是你拎著這么重的水桶,這時你會想什么?
生:我真希望有人來幫我一起拎,我就不會腰酸背痛了。
師:這時,三個孩子都來了。他們各自有什么表現呢?請小朋友輕聲讀9~11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生(讀):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
生(讀):一個孩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
生(讀):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媽媽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師同時板貼句子。)
師:自己檢查。畫對的舉手。我們再來看看三個兒子的表現。
(師引讀:一個——一個——另一個——,生接讀后面的話。)
師:(貼圖)像這樣,敘述三個孩子,一個怎樣,一個怎樣,連用三次,我們就會覺得很乏味,所以,第三個就用另一個。比如:教室里有三位同學在打掃衛生,我們可以說——
生:一個……一個……另一個……
師:又如:草地上有三只小羊(板書:只)我們可以說——
生:一只……一只……另一只……
師:我們再把這三句話讀一遍。(生讀句子。)
師:當媽媽們拎著沉甸甸的水桶往回走,兩個孩子忙著展示自己特別的才能,只有一個孩子走過去,幫媽媽拎水。下面,我們師生合作讀最后兩節,男孩子讀老爺爺的話,老師讀媽媽的話,女孩子讀敘述部分,行嗎?
(師生合作讀12~13自然段)
師:我們再讀一遍。大家邊讀邊想:明明有三個兒子,老爺爺看見的是哪一個?
生:我認為是幫媽媽拎水的那個兒子。
師:(把圖貼到黑板上)我們來看看,他是怎樣做的,他會怎樣想?同學們讀讀這句話,圈出描寫動作的詞。
(生自由讀,找動詞——跑到、接過、提著走。)
師:他會怎么想?
生:他覺得媽媽特別辛苦。“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非常吃力。我來幫助媽媽提水吧!
師:課文的前面講到第三個媽媽說自己的兒子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現在,你感受到這個兒子特別嗎?特別在哪里?
生:我認為他很特別,他能發現媽媽很辛苦。
師:所以,老爺爺看見的應該是哪個?
生:幫媽媽提水的兒子。
師:是啊!在媽媽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主動去幫助她們,正像《三字經》中說(貼句子),作為兒女的我們,從小就應當懂得孝敬父母,這是每個做兒女的應當做的。讓我們把這句話齊讀一遍——(生齊讀:為人子,方少時,孝于親,所當執。)
三、練寫生字,總結全課
師:小朋友剛才學得真好,現在我們來學習寫兩個生字。請小朋友把黑板上的生字再讀一遍。
(師邊范寫邊講解)
(生練寫,師巡視)
師:同學們,兒子,這兩個字在媽媽的心里是那么的神圣。媽媽這兩個字,在我們做兒子的心里更是偉大的。讓我們記住 “為人子,方少時,孝于親,所當執”。(齊讀)大家都來做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吧!小故事,大道理,有收獲嗎?
下節課,我們繼續讀書、表演、學生字!下課!
教學評析:
這是一堂非常扎實的、原汁原味的語文常態課,扎扎實實讀,扎扎實實寫,扎扎實實討論。《三個兒子》課文較平實,我們從課堂上也看到了平實無華。首先教師是用語文的方式教我們的語文課,重點抓住了讀、思、悟。課堂從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充分訓練了學生整體感知的能力。其次,教師關注了語言形式,注重學生積累語言,發展語言。“一個,一個,另一個” 的指導很細致,讓學生感受到我國語言的豐富。再其次,教師引領學生從細節回歸整體,進行對比讀,為后面兒子的行為進行鋪墊。最后,教師非常重視學生自讀自悟,以讀促悟,少了匠氣,多了靈氣。同時,將國學融進了課文,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樂趣。整堂課的設計面向全體學生,盡量讓孩子自己去領會、感悟,讓好學生有很好的發展,對學困生幫助更大,讓他們在課堂上就能把語文學好記好;教師給孩子們的是鼓勵、點撥。真是:教學有方,育人無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