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沉甸甸的水桶。
師:你們同意嗎?你們是從哪發現課文里是沉甸甸的水桶的呀?請你們找一找。
生:因為說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
師:再找找好嗎?再想想。
生:第一個自然段。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師:對,你找著了。課文還有哪能看出是沉甸甸的水桶?
生:一個媽媽打了水,拎著水桶回家去,老爺爺在他們后面慢慢地走著。
師:它可沒有說。
生: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疼了,腰也酸了。
師:他找到了課文的第八自然段。請同學自由讀讀,把這段話讀通順了。
(學生自讀第八自然段。)
師:這一段話里頭一個沉甸甸都沒寫呀,你是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呢?
生:一桶水可重啦。
師:哪個字?
生:重。
師:而且這句話后邊還有一個感嘆號,誰來把這個感嘆句讀準確?(一學生讀這句話。)
師:你從哪感受到水桶沉甸甸?
生:胳膊痛了,腰也酸了。
師:還有嗎?
生:晃蕩。
師:誰會讀準確這個詞?輕聲
(學生讀這個詞。然后老師有帶領大家再讀這個詞。)
師:晃蕩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就是------
生:搖晃。
師:你還從哪兒感受到了水桶沉甸甸?你來——
生:走走停停。
師:對嗎?
生(齊):對!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句話,注意讀出水桶沉甸甸的感覺。等會兒我請同學來讀,開始練習吧!
生1(端著書):自由讀!
師:誰來讀?小姑娘——
生:讀——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師:從你的朗讀中,我體會到了這桶水有十斤那么重了。還有誰來?比她讀得還要重?就請你讀!
生2: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師:重呀!有十五斤啦!誰再來讀?你來!
生3:讀——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蕩,三個媽媽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
師:重啊!我們一起讀——一桶水可重啦!
生(齊):——
四、回歸課文,整體感知
師:是呀,孩子們,三個媽媽拎著沉甸甸的水桶走在回家的路上時,她們看見了自己的三個兒子。(出示課件:課文插圖)三個兒子看見媽媽拎著沉甸甸的水桶,各自干了些什么呢?請同學們仔細看圖,誰能用這個句子來說一說三個兒子的表現?(出示課件:一個…一個…另一個…)來,這個小姑娘!
生1:一個兒子唱著歌,歌聲真好聽;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像車輪在轉,真好看;另一個孩子跑到媽媽跟前,接過沉甸甸的水桶,提著走了!
師:你讀的是課文上的,誰能看著圖來說一說!
生2:一個孩子唱著歌;一個孩子翻著跟頭;另一個孩子提著媽媽的水桶,走了!
師:對了,其實圖上的內容就藏在課文的9、10、11自然段,我們一塊兒來讀一讀這三個自然段。拿好課文紙。
生(齊):——這時,迎面跑來三個孩子
師:好的,孩子們!課文里寫了媽媽們看到的三個孩子。其實,課文里還有許多地方也寫到了三個兒子。不著急,請你默讀課文,用筆劃一劃課文中寫到三個孩子的句子,開始吧!
生:(默讀)
師:(巡視)用橫線劃。
師:課文中還有哪些句子也寫到了三個兒子呢?來,請你讀!
生1(讀)
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既聰明又有力氣,誰也比不過他!
又一個媽媽說:“我的兒子唱起歌來好聽極了,誰都沒有他那樣的好嗓子。”
另一個媽媽什么也沒說。
那兩個媽媽問她:“你怎么不說說你的兒子呀?”
這個媽媽說:“有什么可說的,他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師:她找到的是課文二、三、四、五、六自然段。孩子們,沒劃齊的把它劃齊了。動作快一些!好,孩子們,把筆停一停,剛才這位同學找到的是三個媽媽在說自己的兒子。
師:還有誰找到了課文的哪里還寫到了三個兒子?誰來?好,小姑娘!
生2(讀):那兩個媽媽問她:“你怎么不說說你的兒子呀?”
師:這一句剛才已經有人找到了,還有什么地方?你說——
生3(讀)
一個媽媽問老爺爺:“看見了嗎?這就是我們的三個兒子。怎么樣啊?”
“三個兒子?”老爺爺說,“不對吧,我可只看見一個兒子!
師:這位同學找到的是課文12、13自然段。好,同學們,把筆停一停,請看黑板。
師(根據板書小結):這一天呀,三個媽媽在井邊打水,他們在說自己的兒子。當媽媽們打完水,她們拎著沉甸甸的水桶回家去的時候,在路上看見了自己的兒子。明明有三個兒子,可老爺爺卻說只有一個兒子。聰明的孩子一定能幫助老爺爺解答這個疑問。這個問題我們下節課來學習。
五、學寫生字,感受漢字美
師(過渡):聰明的孩子不光要學習課文,還要學寫字。來,你看我今天就帶來了一個“聰”(老師把寫好的帶田字格的字貼上黑板)一起讀三遍。
生(齊):聰,聰,聰。
師:在書寫“聰”的時候,咱們要注意什么呢?誰知道?請你說。
生1:“聰”字不是翹舌音。
師:對,你說的是讀音。我問的是寫的時候要注意什么?你來說。
生2:筆畫。
師:注意什么筆畫?
生3:“心”的筆畫,應該是“點、臥鉤、點、點”。
師:哦,你說的是筆順,還要注意什么?
生4:耳朵旁,“提”筆不要出線。
師:你注意到耳朵旁與“耳”字有什么不一樣?
生5:提……
師:誰來幫幫他?
生6:耳朵旁“橫”變“提”。
師: “耳”字最后一筆原本是“橫”,在做偏旁的時候要把“橫”變成“提”。這樣做是為了給右邊的“總”讓讓位置。這在我們書法當中叫“避讓”。叫什么?
生(齊):避讓。
師:字懂得了避讓,它就特別美。小朋友們仔細看老師寫,注意每個筆畫的走勢。
師:邊示范邊解說,“耳”的橫變提。你看,耳朵聽,眼睛看,嘴巴說,記心里。咱們就會——
生:越來越聰明。
師(邊說邊粘貼帶田字格的范字):老師還帶來了兩個字,在寫的時候也要注意避讓。誰來說說這兩個字如何避讓?
師:我們先讀一讀。
生(齊):拎,拎,拎;桶,桶,桶。
師:有人沒有注意:第一個字是前鼻,第二個字是后鼻。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