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上冊《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熟讀《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理解詩中的詞語。
2、學會正確使用標點。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讀兒童詩。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謎語導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 老師有一則謎語,看你能不能猜出來,聽仔細了:有人不說話,肚里學問多。有字不認識,就去請教它。(一起說)
字典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如果你在學習中遇到一些困難,只要是它知道的就會毫無保留地告訴你,因此,大家都親切地叫它字典公公。字典公公的家很大,里面的家族成員可多了。可是有一天,字典公公家里發生了爭吵,吵得可熱鬧了。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去字典公公家了解一下這場爭吵?(想)
這節課就讓我們來讀一讀《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這首兒童詩
三、指導誦讀
1、出示誦讀要求。
一讀通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二讀懂 理解詞語,讀懂大意。
三讀好 想象畫面,讀出情感。
2、讀通。
(1)初讀全文。
請小朋友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讀這首詩,遇到不認識得字就讀讀上面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開始吧!
學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
(2)檢查讀課文情況。
讀得怎么樣了?請一些同學來讀讀課文吧。每人一小節,誰愿意讀?
(3)指導停頓。
師生合作讀,學生用鉛筆畫上停頓符號。同桌一人一段互相讀。
3、讀懂。
(1)課文已經基本讀通了,下面清小朋友們默讀課文,有不理解的詞用筆標出來。
(2)交流解析難理解的詞語。
頭頭是道:形容說話或做事很有條理。
反駁:說出自己的理由,來否定別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論或意見。
深奧:(道理、含義)高深不易理解。
報告:用口頭或書面的形式向上級或群眾所做的正式陳述。
主角:主要角色、主要演員、主要人物。
不可開交:無法結束。
片面:偏于一面,不全面。
強調:著重提出。
4、聽錄音。
讀得怎樣?你想讀得像他一樣好嗎?我們一起努力!
5、讀好。
(1)第一段。
師:剛剛我們聽了課文的錄音,你知道字典公公家里是誰在爭吵了嗎? 一起說:“標點符號”。
師:對,詩歌的第一小節就告訴我們了。誰來讀讀第一小節。(指名讀 →齊讀)
指導抓住重點詞語的朗讀。
(2)第二段。
師:哎呀,真夠吵的![出示插圖]看它們的眼睛瞪得多大,聽它們的嗓門提得多高。感嘆號拄著拐杖,小問號張大耳朵,調皮的小逗號急得蹦蹦跳。
師:下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讀第2小節,看看你能不能抓住一些重點詞語讀出標點符號們的神態和動作。
指導讀,可加上動作。
(3)第三至七段。
師:這些標點臉紅脖子粗的,它們在吵什么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詩歌第3—7小節。注意讀好語氣。
師:課文里講了哪些標點的爭吵?
你喜歡哪個標點符號呢?讀一讀,如果可以,邊讀邊加上動作就更好了。
(4)第八段。
師:就在大家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誰來發表意見了?
指導讀老人的口吻。
(5)第十段。
師:小朋友,你聽了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心里想的啥,能不能讓我知道?
交流。
(6)第九段。
字典公公告訴我們:(齊讀)
6、分角色朗讀。
旁白、感嘆號、問號、頓號和逗號、省略號、句號、字典公公
師:瞧!通過我們的努力,已經將這篇課文讀得如此動人。為了獎勵大家,我們來欣賞一首兒歌——《標點符號歌》,請小朋友們仔細聽,看這首兒歌里提到了哪些標點。(交流)
三年上冊《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教學反思
這學期我們已經開始學寫作文了,標點符號在文章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希望小朋友們在今后的作文中能正確的使用標點符號。
[!--empirenews.page--]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三年級語文教材上冊,是一篇自學課文,《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教學反思。全文采用擬人手法,將毫無生氣的標點符號擬人化,賦予了標點符號不同的個性,非常適應學生的年齡特征。全文讀來朗朗上口,以“標點符號比功勞”為主題展開,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標點符號的重要性,明白了“人各有所長”的道理,有因其趣味橫生,所以很容易讓學生記住這幾種常用標點符號的作用。應該說,這篇文章的確是標點符號教學極好的一個素材。
在教學當中,我盡量做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自己找,自己讀,自己悟,自己演。在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標點符號爭吵的語氣時,學生就已經能感受到標點符號表情達意的作用,如在介紹感嘆號時,“它的嗓門就像銅鼓敲:‘伙伴們,我的感情最強烈,文章里誰也沒有我重要!’”又如在介紹省略號時,“它的話總是那么深奧:‘要講我的作用么……哦,不說大家也知道,教學反思《《字典公公家里的爭吵》
更可貴的是,這篇文章除了介紹了這幾種常見標點符號的作用,還十分形象地介紹了它們的樣子,給人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如:“感嘆號拄著拐杖,小問號張大耳朵,調皮的小逗號急的蹦蹦跳。”這也剛好為我們教師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標點符號提供了一個契機。
但是文中提到的標點符號僅局限于感嘆號、問號、逗號、頓號、句號、省略號這幾種,而根據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中段還應讓學生掌握“雙引號、冒號”的用法,所以我又對這篇文章進行了一個適當的拓展:文中還出現了什么標點符號?請教一下字典公公,看看它們的作用是什么?想想一下,如果“冒號”和“雙引號” 也在場,它倆會怎么說?
真可謂是一語激起千層浪。學生們又是查字典,又是交流“它們可能會怎么說?”,這一刻老師仿佛將孩子們想象的火花點燃了,而孩子們仿佛置身于標點符號的這個大家庭之中,也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最后,我又組織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從而將整個課堂氛圍推向了**,也將這些“標點符號精靈們”活生生地印在了每個孩子的腦海里。
但我覺得僅是“印在每個孩子的腦海里”還是不夠的,于是我又通過三個趣味橫生的練習題,讓這些“小精靈們”再次復活,并且發揮它們的作用。
整堂課氣氛活躍,效果也令人滿意。當下課的鈴聲響起,孩子們的興致依然高漲。我知道一節好的標點符號教學就必須要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能充分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讓每個標點符號活起來,讓每個孩子仿佛置身于標點符號的大家庭之中,并成為其中的一員,這樣他們的感受就會更真切,記憶也就會更深刻,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