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從哪里知道的?
生:最后一段。
齊讀最后一段。
師:春天和夏天的五花山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是綠色的。
(學生默讀課文)
師:春天和夏天的五花山有什么區別?
生:春天的山是淡淡的綠,夏天的山是濃濃的綠。
師:春天的山應該怎么讀?誰能讀出春天“淡淡的綠”?
生:……
師:夏天的山應該怎么讀呢?誰來試試讀出“濃濃的綠”?
生:……
師:我們還有一段沒有學,是哪一段?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生:……
師:誰能把春夏秋冬的山一起來說一說?
生:……
師:老師想寫一句話:淡妝濃抹都是綠,五顏六色總關情。請大家帶著贊嘆讀一讀這句話,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味。
三、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謝謝同學們。
三年級上冊《五花山》教學反思
《五花山》這篇課文由一幅圖和一篇短文組成,共有五個自然段,描寫了五花山春天、夏天和秋天的顏色,贊美了五花山優美的風景。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考慮:
1、以疑導學。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的積極思維往往是從疑問開始的。所以,閱讀教學中要激發學生提問的興趣,使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去讀書,引起思維的不斷深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揭示課題后,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中心句質疑、提問,然后共同梳理問題,確定本課學習目標。
2、自主探究。在課堂教學中,我始終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秋天的五花山這一段的教學設計體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我緊緊圍繞五花山的色彩,引導學生讀、思、議、找,全面參與學習過程,培養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之達到了閱讀教學中“自悟自讀”的境界。
3、讀中感悟。新大綱明確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篇課文,無論從圖畫上,還是從語言文字中,都能讓學生感受到五花山的色彩多姿。因此,教學本課,我既注意到課型特點,更注意到教材的特點,把較多的精力放在帶領學生借助圖畫和相應的語言文字,通過讀去感受五花山的美及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4、合作學習!墩Z文課程標準》要求重視學生的綜合性學習,其中評價綜合性學習的一個著眼點是在活動中的合作態度和參與程度,學習第四自然段這一環節中我設計了選擇同一地方的同學可以自由合作,進行探究的要求,目的在于讓學生全員參與,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優化學習。